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久久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_国产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色域天天综合网

首頁>檢索頁>當前

立足中國文化 建設具有中國精神的高等教育

發(fā)布時間:2023-11-15 作者:樓宇烈 杜樂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高等教育》

[摘  要]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要深刻把握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全面準確地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中華文化主體意識。高等教育要繼承和發(fā)展中華傳統(tǒng)的育人之道,促進基本做人準則、倫理觀念、道德規(guī)范的確立和提高,讓每個人成為真正的、有高尚德行的、能夠引領社會的人。

[關鍵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人文精神;主體意識

近日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要深刻把握其宏闊的歷史視野和豐富的內涵意蘊,“圍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xù)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著力賡續(xù)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要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彰顯人文精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為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貢獻新的力量。 

人文,是中華文明的根本精神

所謂“人文”,最早見于《易·賁卦·彖傳》,其文曰:“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宋代程頤對此解釋說:“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謂日月星辰之錯列,寒暑陰陽之代變。觀其運行,以察四時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倫敘。觀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禮俗,乃圣人用賁之道也。”(《伊川易傳》)由此可見,“人文”原是與“天文”相對應的概念,意指一種人倫有序、禮備樂明的“文明”社會秩序。這里的“文明”,實際就是指禮樂教化。

禮樂教化強調內外一致。“禮者,所以正身也”(《荀子·修身》),意指禮是用來修正、完美自身的。禮,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不只是語言、姿態(tài)、儀容等外在形式,還必須以內在的 “仁”德作為基礎,“人而不仁,如禮何?”(《論語·八佾》)外在禮的踐行與內在修養(yǎng)相統(tǒng)一,使得禮的實踐統(tǒng)攝在“仁”德的指導和規(guī)范下。樂,是指詩樂舞一體化的綜合形式。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禮與樂相互配合,發(fā)展成為一套綜合性的文化體系,要求每個個體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自覺遵守禮的教化、踐行禮的規(guī)范。外在的禮儀規(guī)范和內心自覺自律達成統(tǒng)一,呈現(xiàn)文明、美好的自己,這是內在品德與外在行為一致的表現(xiàn),內外一致才能讓人感受到發(fā)自內心的敬畏,這就是“人文化成”。

所謂“人文化成”,一個含義是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即保持人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不讓人“役于物”,成為物的奴隸,同時也不要讓人成為天地萬物的主宰。另一個含義就是文化。文化最初與武化相對,武化是用武力強制改變人的習性,文化則是以禮樂教化讓人自覺地遵守社會的行為規(guī)范,形成一個民族的精神與社會的風俗。禮樂教化同樣也是教育,通過教育使人自覺遵守為人處世的規(guī)則,自覺履行做人做事的道理,這是中國文化中最根本的教育理念。

我們教育的目的,在《學記》里面就講得很清楚——對于個人來講,就是不斷地提升自我,提升自我的文化素養(yǎng);對于社會來講,就是“化民成俗”。那么具體如何來“化民成俗”呢?答案是用人文精神來“化民成俗”。所謂“俗”,就是風俗、習俗,通過教育形成良好的社會習俗,讓大家在日常生活、衣食住行與人際關系等各個方面自覺地遵守行為規(guī)范。風俗不是強制性的,而是人們的自覺踐行,也就是我們常講的自覺自律——這是中國的人文精神,也是中國文化的根本特質。

孔子指出“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強調的是個人內在道德的自覺自律,強調一切都要先從自己做起。孔子和學生討論“仁”,顏淵提出“仁者自愛”,受到孔子的肯定。可見,仁的核心即自愛。孔子終身從事教育,提倡“仁學”,核心就是“克己復禮為仁”(《論語·顏淵》)。克己復禮,就是要用“仁”來喚醒我們做人的自覺性,自覺地遵守道德規(guī)范。孟子云:“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孟子·離婁上》)遇到不順時,不要怨天尤人,先從自我的反思、改正和自我的提升入手。荀子提倡“為己之學”,所謂“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荀子·勸學》)。“為己”就是完善自己,“為人”就是顯示給別人看。在此基礎上,荀子進一步提出要把學到的東西落實到自己的言行中去,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合乎規(guī)矩,成為別人的榜樣。(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荀子·勸學》)反求諸己、為仁由己、為己之學,都是強調要自我認識、自我管理,強調一切從自己做起,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要求別人這么做,這就是中國人文精神的重要特征。

在古代中國,無論是考慮問題,還是對自然的觀察,都離不開人,人在向天地萬物學習的過程中提出各種各樣的道德規(guī)范。天地是最高德行的象征,以天地為榜樣。“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禮記·孔子閑居》),天地是這樣地廣大無私,包容萬物,人類首先就要學習天地的這些品德。孔廟里面就贊揚孔子“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在中國的文化中,始終都強調人要向天地自然學習,自覺完善自身境界,不斷提升自身德行,這是作為人最基礎的——這當然也是人文的根本精神。

中國的人文精神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教育意義。當前已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科技的發(fā)展在給人類帶來種種益處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種種的負面影響。人類正在不斷地淪為自己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高新科技的“奴隸”,由此而造成的社會問題,是當今世界最嚴重的危機之一。要克服和擺脫這種自我異化,需要重興人文精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為此提供了豐富的理論資料,積淀了豐厚的歷史實踐。二十一世紀文化建構的方向,應當以人文精神為其主導方向。因此,從文史哲、政經法、農醫(yī)工商等各個方面充分闡發(fā)與詮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的人文精神,推廣和踐行人文精神,應是未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研究、文化宣傳和教育發(fā)展的主要方向。

全面準確地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連綿不絕。世界上不少文明都出現(xiàn)過中斷,唯有中華文明沒有中斷過,原因就是我們文化的載體——文字沒有中斷過。迄今為止,我們還可以輕松閱讀自古就用漢字書寫的典籍。近代以來,由于實證科學的影響,幾乎一切都標準化了,我們已經習慣于標準化的思維方式,也習慣以西方分科的觀念去解讀、建構中國文化。這樣不僅不能了解中國文化本身的特征,反而削足適履,其結果恰恰是解構了中國文化。只有轉變思維方式,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才能全面準確地理解中國文化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觀念。

當我們對中西文化進行比較時,最主要的是應當注意其類型上的差別,發(fā)現(xiàn)其不同特點,以及相互之間的互補性,以推進全人類文化的相互交流,促進文化共同繁榮和發(fā)展。但是,在實踐上真正這樣去做并不容易。因為,這種文化類型的差異,是在各自地區(qū)、民族、國家文化的長期發(fā)展中形成的,它凝聚著不同地區(qū)民族的歷史傳統(tǒng),體現(xiàn)著不同地區(qū)、民族的特有性格和精神風貌(諸如生活習俗、禮儀舉止、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因而它也就會深刻地影響著不同地區(qū)、民族、國家文化發(fā)展的總體方向和特點。在這一問題上是不可能、也不應當強求一致的。當然,這并不是說不同類型文化之間不需要交流,更不是說不同文化類型之間不能進行交流。事實上,從古到今,不同類型的文化之間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交流。融通是一種交流,沖突也是一種交流。在交流中,也總是以一種文化為主體去吸取另一種文化中于己有益的營養(yǎng)成分來豐富和發(fā)展自己。因此,在不同文化碰撞、交流、吸收、借鑒的過程中,必須堅守文化主體意識,否則將會淪為他種文化的附庸。

舉例來講,孔子講“有教無類”,在古代主要是從身份上去理解的,即貴族平民都能受到教育。其實,“有教無類”還包括針對學生不同的智力、體能特點來教學。學生的個體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性,要把每個人的個性充分發(fā)揮出來。現(xiàn)在批量化的物質生產,是把多樣化變成一律化,教育如果也是批量化、規(guī)范化、標準化,就不符合中國傳統(tǒng)“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了。以學生為本,就是以人為本,就是中國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體現(xiàn)。我們常常所說的“民主”,意味著人民是社會、國家的主人。傳統(tǒng)文化里的民主,其實質是以民為天,以民為貴。因此,從傳統(tǒng)文化的視角去理解為人民服務,其內涵是強調在為民創(chuàng)造條件的同時,讓人民積極自助、自我耕耘,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這就是人文精神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深層表現(xiàn)。“平等”在中國文化中不是指在能力或地位上表面的平等,而是強調在各自發(fā)展的基礎上把自己的能力發(fā)揮到極致。比如舉辦的各類比賽、評比,核心是鼓勵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交流、相互提高,并非激化攀比的風氣。比賽促進的是交流,是每個人要在認識自我長處和弱點的基礎上,向別人學習,取長補短,而不是和別人比較,導致妄自菲薄或好高騖遠。中國有句古話“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時時自省、時時自查,從自我的角度不斷提升、精進,這是人文精神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踐。

中國文化里有很多寶貴的價值觀念,依然具有極強的時代性。從今天人類面臨的生態(tài)危機、道德危機、不可持續(xù)危機來看,中華文明里“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特質不僅可以促進人類自身的和諧,也可以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讓人類社會擁有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未來。

增強中華文化主體意識

《論語·子路》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孔子和弟子周游列國,到了衛(wèi)國一看,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弟子問:人口這么多,下一步該怎么發(fā)展?孔子曰:“富之。”就是說,讓人們的生活富裕起來。弟子又問,如果大家都富裕了,該怎么辦?孔子曰:“教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接下來該怎么辦?就該像孔子所說的“教之”,重視教育,加強教育。但問題在于教什么?是沿著西方文化的“引導”來教,還是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后者,是我們正確的選擇,在倡導文化自信的今天更是如此。

當前,增強中華文化主體意識,最迫切的是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和傳統(tǒng)美德。認真研究和吸取傳統(tǒng)倫理觀念中的合理因素,建立符合時代要求的倫理觀念、道德規(guī)范和社會秩序。在全球化時代,我們既要有強烈的民族文化認同,又要有寬廣的世界眼光;既要有開放接納、交流融合的雅量,又要有不削足適履、不買櫝還珠的智慧和定力。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這樣才能在文化精神上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我們的“國學”(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不應當僅僅是少數(shù)學者的學術研究,而應該在國民基礎教育中大幅度地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對受過不同層次教育的每一個國民,應當有不同程度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普及和要求。另外,“國學”(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與傳承,也不應當僅僅是書齋式的學習、背誦。中國的學問一般包含上達和下學兩個層次——上達“天道性命”,下學“人倫日用”。在中國傳統(tǒng)的天文歷法、衣食住行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xiàn)著豐富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國學教育,不能滿足于課本教學,還要以靈活、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方法和教材內容,拓展學生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和認識,讓國學與日常習俗、社會生活密切聯(lián)系,鼓勵學生全面、多樣地感受中華文化的精神和內涵,從而促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中獲得新的生命力,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的根基和組成部分。

在教育領域中,中國傳統(tǒng)教育方法里有不少優(yōu)秀的、值得繼承的思維、理念在今日還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近年來,全社會尤其是教育界也越來越意識到回歸中國文化的重要性。中國教育的現(xiàn)代化一定要建立在自己文化、歷史的土壤上,才能充分發(fā)揮潛力,激發(fā)活力。新時期的高等教育,要以博大的胸懷、深遠的眼光,認真吸收全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有價值的文化遺產,包括外國的和中國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以充實和發(fā)展中國新時代的文化。

教育不僅是向外求知識,更要向內認識自我

《禮記·學記》開篇就講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意思是建立一個國家來管理民眾,要把教育放在第一位,這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一個根本性的理念。中國文化認為,“人文化成”的目的就在于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大學》)可見,中國文化是一種向內的、修身的文化。朱熹在《大學章句序》中,把它分為“小學”和“大學”兩個部分。小學的年齡段是八到十五歲,主要學習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日常的行為規(guī)范),以及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十五歲之后入大學階段,學習的是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強調把自己“修”好,才能“治人”。中國的教育就是圍繞著如何做人來展開的,只有更好做人才能更好做事,才能更好地擔當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使命職責。

中國文化“以人為本”的特點,對中國教育的影響是根本性的。中國傳統(tǒng)教育就是教做人的道理,即為人之道,并以此為核心展開教學。目的是讓人在接受教育之后,既要從道理上明白,又要在實踐中踐行。不是只埋頭實踐,也不是只探討理論,而是將兩者結合。

中國傳統(tǒng)教育將“為人”與“為學”相互統(tǒng)一。讀書(包括各類知識)是為學的主要途徑,但其首要的目的也是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所以讀書以后要能變化氣質,那樣讀書才有用。《中庸》里講既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最后更需要“篤行之”,要落到行動上來,知行合一、學修一致。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中國文化中教育是外在的、被動的,人的自覺自律則是內在的、主動的。倫理道德的建構既需要外在教育的養(yǎng)成、規(guī)范,更需要靠內在自律自覺的遵守和踐行。讀書,是學習知識、開闊視野、樹立正確價值觀和不斷提升人格境界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更強調讀書之后的氣質變化,即將所學貫徹到為人處世、言行舉止中,自覺踐行倫常義務、道德規(guī)范。可以說,有沒有自我修養(yǎng)是檢驗一個人是否是一個自覺的人的根本標志,而中國的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自尊、自愛的品德。

正如之前所講的,孔子高度肯定“仁者自愛”,究其根本,在儒家看來,一個有仁德的人一定是自愛、自尊、自立的人,而一個真正自愛、自尊、自立的人一定會推己及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強調個體在社會群體中的擔當與責任。這就強調了“人”在提升社會風氣中的重要作用,內圣然后外王。每個人不僅要不斷地進行自我約束和提升,將所學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紛繁的社會洪流中堅守自己的情操,堅持做人做事的原則。與此同時,還要有敢為人先的精神,能夠以身作則引導、影響身邊的人,從而讓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風氣。如此循環(huán),良好的社會習俗孕育品德端正的人,這些人作為社會的榜樣,通過他們的言行舉止“移風易俗”“化民成俗”,從而引導向善、向上社會風氣的形成。中國的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這樣的人才,在堅持自我完善,不斷提升內在品格和境界的同時,成為社會的榜樣。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教育的重要目標就是通過教育來提升每個人的德行,來構建一個有良好習俗的社會。我們的高等教育也應當繼承傳統(tǒng)的育人之道,讓每個人成為真正的、有高尚德行的、能夠引領社會的人。

可以說,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人格的確立和提升是放在第一位的,把倫理觀念、道德規(guī)范的教育和養(yǎng)成看作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和根源所在。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政治各方面的深入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廣泛開展,我們越來越感覺到我國的高等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技能方面的傳授,促進青年學子全面提高整體素質也是非常迫切且必要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今天大學培養(yǎng)出來的人,決定國家和社會未來百年的發(fā)展方向。今天的高等教育,要把知識的學習與人格修養(yǎng)的提升相互結合。這其中既包括向外的學習——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學習,中國傳統(tǒng)人文知識乃至世界優(yōu)秀、先進人文知識的學習等;也要有向內的教育——引導學生在讀書、生活中堅持做人的基本準則、秉持倫理觀念、遵循道德規(guī)范、積極承擔社會職責等。大學的教育在堅持人文立本,遵循成人之道的基礎上,輔之以現(xiàn)代化的科學技術,制造強國之器,為實現(xiàn)大國之崛起培育人才,貢獻力量。這在當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高等教育中,具有更為根本、更為重要的意義。

【作者單位:樓宇烈,北京大學;杜樂,北京舞蹈學院】

原載2023年第20期《中國高等教育》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久久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_国产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色域天天综合网
国产精品美女诱惑| 最新中文字幕亚洲|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 久久手机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99精品久久免费看蜜臀剧情介绍| 久久躁日日躁aaaaxxxx|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影院| 欧美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激情精品| 欧美激情一区| 99re66热这里只有精品4| 欧美激情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不卡 |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网站视频福利| 国产精品卡一卡二卡三| 亚洲一区www| 国产精品一级在线| 欧美在线视频二区| 在线高清一区| 美女网站久久| 亚洲精品日韩激情在线电影| 欧美区一区二| 亚洲男女自偷自拍图片另类| 国产一区二区你懂的| 久久人人超碰| 日韩视频免费观看高清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 久久aⅴ国产紧身牛仔裤| 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一区| 欧美乱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亚洲视频啊啊啊啊| 欧美日本国产|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使用方法| 黄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本成人| 欧美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1战4| 欧美理论在线播放|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品爱网 | 久久久精品网| 日韩天堂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你懂的在线欣赏| 久久久久在线| 亚洲视屏在线播放| 影院欧美亚洲|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探花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亚洲二区免费| 国产精品一二|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视在线看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不卡| 欧美性开放视频| 免费高清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极速播放|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aaa樱花|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乐播|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免费| 国内精品免费午夜毛片|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午夜精品99久久免费|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欧美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亚洲精品| 久久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激情诱惑|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 亚洲国产黄色片| 黄色av成人| 韩国一区二区三区美女美女秀| 欧美香蕉视频| 欧美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网站| 欧美成人a视频| 免费成人黄色av| 久久手机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久伊人| 久久看片网站| 久久爱www久久做| 午夜精品理论片| 西西裸体人体做爰大胆久久久| 亚洲五月婷婷| 亚洲一区三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深爱激情|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 亚洲欧美在线另类| 欧美一区精品| 欧美专区18| 久久精品亚洲| 免费观看成人鲁鲁鲁鲁鲁视频| 久热国产精品| 欧美国产精品v| 欧美日本亚洲韩国国产| 欧美日韩免费观看一区|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片| 欧美天天影院| 国产精品日韩电影| 国产伦理精品不卡| 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日韩av先锋影音电影院| 在线成人国产| 亚洲精品偷拍| 亚洲免费一在线| 久久久精品欧美丰满| 免费亚洲电影| 欧美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五月天| 在线观看一区视频| 日韩一级裸体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福利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日本| 欧美日韩国产限制| 国产日韩亚洲欧美| 亚洲国产综合91精品麻豆|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 午夜日韩激情| 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另类| 亚洲精品1区2区|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 欧美日韩日本国产亚洲在线| 国产麻豆9l精品三级站| 亚洲激情六月丁香|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久久综合99re88久久爱| 欧美午夜免费影院| 1000部国产精品成人观看| 亚洲无线视频| 欧美电影资源| 国产一区二区成人久久免费影院| 亚洲欧洲午夜| 久久久久88色偷偷免费|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 亚洲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精品免费| 精品成人国产|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韩国日本综合| 一区免费观看| 亚洲影视九九影院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日韩av| 激情国产一区| 欧美与黑人午夜性猛交久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麻豆|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专区| 久久精品国亚洲| 国产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亚洲最新在线| 欧美日本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第一页| 久久午夜视频| 国产主播喷水一区二区| 欧美一区二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不卡免费| 亚洲自拍偷拍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一本精品| 99精品热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最新精品在线|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精品欧美|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 亚洲免费久久|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三区| 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欧美国产激情| 亚洲美女视频网| 欧美日韩一区成人| 亚洲一区影院|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黑人 | 国产综合视频| 久久蜜桃香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在线| 久久综合狠狠| 91久久亚洲| 欧美日韩一区高清| 亚洲自拍偷拍色片视频|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久久超碰97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久久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