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林煥新)今年全國兩會,民進中央帶來了《關于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變革的提案》。
提案指出,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還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人工智能缺乏教育應用場景,與教育各環節深度融合不足。二是教師隊伍現有數字素養與人工智能教育應用需求不匹配。三是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缺乏風險監管。
為此,民進中央建議:
一是積極推動生成式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走出一條創新驅動、科技向善、持續健康的發展路徑。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應更加關注教育價值、目的和意義,立足核心素養培養,關注學生認知過程、學習陪伴、成長發展等,發展學生的高階能力和社會能力;鼓勵加大關鍵技術研發力度,豐富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應用場景,引導研發重點指向教育體系的重構與教學模式的創新,以破解教育難題和機制創新為導向,構建新技術、新模式、新場景與新機制相結合的解決方案;設立研究專項,整合教育、科技、產業三方力量共同制定智能教育產品的規范標準,并不斷迭代升級優化;鼓勵開展區域性創新行動,開展典型應用試點,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在教育教學中加強人工智能應用,先行先試并積累經驗;推進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教育學科的交叉研究,探索人工智能融入教育領域的倫理規范;加強進入教育領域的人工智能技術的評估和測試,以確保其有效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可解釋性,并及時發現和糾正可能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在可控的范圍內實行容錯糾錯機制。
二是提升教師隊伍利用人工智能創新教學的能力。提升教師的人工智能素養和能力,并保持對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批判性和選擇性;開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推動師范類高校開展專題研究,在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中設計專門課程,提高人機協同育人能力;教育部門開展與人工智能倫理相關的評估、規約制定和教育培訓,幫助教師在將智能技術運用到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遵循智能技術教學應用倫理,同時加強對學生技術倫理的價值引領。
三是規范應用,加強風險監測機制建設。加快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制定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規范性文件,加快制定教育隱私數據采集等相關技術標準;通過建立準入制度正向引導、建立負面清單制度加強監管,避免人工智能算法、數據分析模型對教育教學產生誤導,為積極擁抱智能教育提供明晰的邊界與堅實的技術保障;明確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研究成果與應用產品的使用要求、責任劃分與歸屬,規范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產品的使用者與提供者的行為。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