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貴勇)“任何一個時代,都不缺感天動地的故事。我們創作‘最美中國系列圖畫書’,更多的是用恰當的藝術手法呈現中國故事,用純美的童心講述中國故事,讓中國故事成為世界人民了解今日中國的橋梁。”3月16日,“最美中國系列圖畫書”出版10周年座談會暨《草原深處的家》首發式在京舉辦。會上,兒童文學作家保冬妮講述了創作“最美中國系列圖畫書”的初衷,引起與會者的深深共鳴。
據人民教育出版社少兒讀物編輯室主任王林介紹,“最美中國系列圖畫書”是保冬妮聯手國內青年插畫家創作的原創圖畫書,自出版以來屢獲省部級榮譽,版權輸出至法國、韓國、約旦和阿聯酋。為了激發創作靈感,主創團隊堅持先采風、后創作,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每本書的文字和圖畫均數易其稿,力求描繪出當地真實的風貌氣質、鮮活的風土人情。叢書之一的《草原深處的家》,以真實厚重的歷史故事“三千孤兒入內蒙”為依托,選取溫情細膩的敘述視角,將“草原額吉”都貴瑪養育漢族孤兒的故事娓娓道來。全書描繪了“最美中國”的最美人物、最美事跡,用平凡而親切的視角講述了那個時代的博愛與包容,及其帶給孤兒們的希望與新生。
座談會上專家發言
與會專家紛紛表示,“最美中國系列圖畫書”從大山河、大歷史中找尋微觀、感性的呈現角度,通過唯美動人的圖文,讓少年兒童領略中國的風景、風俗、文化之美,溝通傳統與當代、宏大敘事與日常生活,在社會的變遷發展中展現了時代精神的內核。例如,《小魚的春天》繪出青磚白墻綠水黃花,展現了江南鄉村的清明習俗與詩意生活;《冬季牧歌》《小郵遞員》《老人湖》《瑪依拉的鷹》為孩子打開了解少數民族多樣生活的視窗;《老石塘》則記錄時代的變與恒,見證質樸敦厚的鄉土精神。
人民教育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黃強表示,“最美中國系列圖畫書”帶著少年兒童從身邊的人、事、物出發,領略祖國之美,感受本土文化的溫度和厚度,力求為中國兒童乃至世界兒童講好中國故事。“最美中國系列圖畫書”從策劃之初,就確立了“慢出版,出精品”的方向,在主創團隊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的耕耘下,叢書歷經10年出版11冊,第12冊《草原深處的家》今年1月出版。未來,人民教育出版社將繼續加強青少年主題出版,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發揮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出版優勢,開門辦出版,以開闊的視野、開放的心態服務好作者和讀者,出版孩子們愿意讀、喜歡讀的圖書,并把青少年主題出版融入全民閱讀,融入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推動青少年學生閱讀走向深入。
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鄔書林,中國圖書評論學會會長郭義強,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馬國倉,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中國分會原主席海飛,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主持人李潘等專家出席座談會。會議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譚永平主持。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