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網格組之前,我們黃河以北的幼兒園不要說一起發展,連見個面都很難,因為有了網格組,我們民辦園仿佛有了主心骨,雖然路途遠,但總有一根線牽著,引領我們向前發展,誰也不能落下。”近日,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學前教育桑梓片區第27網格組成員、三教堂幼兒園園長王妍妍告訴記者。
2019年,濟南市教育局下發《關于幼兒園網格化觸點式管理的指導意見》。在此基礎上,濟南市天橋區結合實際,以街辦為網格基點,將轄區內153所幼兒園組合劃分為6大片區27個網格組,集黨建、管理、教研、督導于一體,構建起分級指導全覆蓋的組織管理網絡。其中,第27網格組地處黃河以北農村地區,所轄地域最廣,園所數量最多,管理難度最高。
“組內14所農村園,底子弱、基礎差,管理和教學水平相對落后。作為組長,想要提高農村園的辦園水平,讓孩子們真正受益,必須先轉變農村教師的教育理念,提升專業素質。”自擔任第27網格組組長以來,桑梓中心幼兒園園長耿立娟每天都在思考網格組幼兒園的發展問題。
“我們農村地區的家長對幼兒的衛生保健并不十分重視,有的幼兒園得過且過。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耿園長帶著團隊手把手地教我們,還邀請我們到中心園參觀食堂,從布局到留樣,從消毒到記錄,讓我們的健康育兒理念有了根本轉變。”王妍妍說。
第27網格組還架構起了“1+4+N”的縱向管理模式,即1所組長單位、4所二級園所、N所三級園所,形成聯動,形成了通知下達快、行動落實快、結果反饋快的良好局面。
品質的提升,帶來的是幼兒入園率和家長滿意度逐年攀升。濼口片區緊依黃河南岸、連接東西兩端,管理5個網格組、28所幼兒園。作為片區負責人的濼口實驗幼兒園園長謝敏,提出了“片區化運作、標準化管理、個性化發展”的片區集群成長思路,各園形成了具有黃河文化特色的教育品牌。例如,濼口實驗幼兒園的黃河傳統文化,濼欣幼兒園的黃河生態教育……
老城區幼兒園的升級發展,一直是學前教育的一個難題。如何依托片區協同和網格化管理觸發高質量發展的引擎,是天橋學前教育探索的又一課題。潘珂是目前全區最大的幼兒園教育集團——天橋實幼教育集團總園長,作為齊魯名校長人選,潘珂對集團的管理有著自己的思考:“我們實施‘135’集團管理機制,1是構建一體化發展模式,在組織機構設置、業務流程管理、人才梯隊建設等方面進行整合;3是組建人力資源、教育研訓、后勤保障三大服務中心,為集團各園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務;5是通過資源共享、課程共建、師資共育、業務協同,實現管理高起點、隊伍高素質、辦園高品位、工作高標準、保教高質量的‘五高’辦園目標。”
對此,天橋實幼教育集團云世界分園執行園長劉紅蕾深有體會:“剛接手新園的創建時完全摸不著頭腦,《實幼集團標準化管理手冊》讓我們豁然開朗,無論是保育教育、后勤安全還是財務資產、人力資源,它都作了詳細解讀,讓我們園快速實現規范高效管理。”
近三年,天橋實幼教育集團實施“五級雙通道”師資建設培養機制,設計從新手教師學習階段到幼教名師(副園長)領導創新階段五個層級,開展分層次的培養,先后培養市區兩級名師名班主任教學能手10余名,培養輸送了管理干部20余名,成了名副其實的“天橋幼教人才孵化器”。隨著天橋實幼教育集團各園的迅速崛起,集團各園所管轄的網格組內的幼兒園也都不甘示弱,你追我趕,目前,天橋實驗片區幼兒園省級優質園所最多、民辦園的辦園特色更加突出。
在網格化管理實踐過程中,天橋區教體局還不斷總結經驗,主動聯合街道辦、村居、市場監管、衛生保健、公安消防等各部門,為網格組發展架橋鋪路。從依托集團幼兒園到依托片區,在追求“同”的基礎上,構建起一個和而不同的幼教發展共同體。
“下一步,天橋學前教育將持續加強網格組成員的協同發展,構建‘情感認同+制度認同+價值認同’的幼兒園管理文化,不斷推動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幼兒園。”濟南市天橋區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孟麗華說。
《中國教育報》2024年03月17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