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熊杰 通訊員 唐紅波)近日,廈門通耐鎢鋼有限公司與廈門理工學院簽訂合作協議,成立“下世代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雙方將致力于半導體器件和新一代半導體外延設備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此次校企合作,項目總投入2000多萬元。
“與‘雙一流’高校相比,我們在芯片設計和基礎研究方面,沒有優勢,但我們在芯片制造工藝方面,卻能大有可為。”閩江學者特聘教授、廈門理工學院光電學院教授連水養介紹,攻克芯片的“卡脖子”技術,在具體制造工藝上,同樣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通耐鎢鋼董事長王榮凱介紹,之所以選擇廈門理工學院合作,主要是看中了該校在半導體薄膜工藝技術與設備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績。
廈門理工學院早在2016年就專門成立了微電子學院,微電子學院與聯芯集成電路制造(廈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聯合共建。該學院側重培養集成電路產業一線急需的集成電路制造、設備維護、生產管理、PCB設計、系統(產品)測試等產業一線工程師。目前擁有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電路制造兩大專業方向,并針對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這4個細分領域,設置了半導體材料、工藝制備等系列特色專業模塊和研究方向。
廈門理工學院除了在制造工藝教學上發力,在相關科研上,也取得不少成績。前不久,廈門理工學院光電學院教師孫棟帶領團隊,與瑞之路(廈門)眼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一種接觸角測量裝置及一種透明介質薄層缺陷檢測裝置”專利權轉讓備案及技術合同登記,獲得單次專利轉讓經費102萬元。孫棟團隊還主動對接瑞之路公司,在企業成立研究生培養基地,并聘請企業工程師擔任學校研究生企業導師,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共同研發PC鏡片的精密加工和檢測技術等,該研究課題獲批廈門市科技項目以及福建省科技廳ST項目立項支持,科研經費超200萬元。
在人才培養和科研上,廈門理工學院還注重開展跨學科合作。“除了跨學院、跨學科組建科研團隊和師資,同時也致力于指導學生在不同學院、不同專業學習,提升學校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效率。”廈門理工光電與通信工程學院教師林海軍介紹,在芯片領域,很多難題涉及多個學科知識,為此,學校匯聚多方力量,通過多學科融合,將各領域技術握成“拳頭”出擊,力求取得新突破。
現在,廈門理工學院還“牽手”宸鴻科技、臺達、宏發電聲、冠捷等30多家知名企業,并開設“新干班”,光電、電氣、計算機、材料、機械等學院的教師與企業導師帶領學生一起扎根企業一線,直面產業難題。學校還通過校企共同開發專業與課程標準、共同打造高水平教學團隊、共同制定行業標準等措施,打造互利共贏的校企利益共同體。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