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深挖學生的長處,發現他們的優點,讓他們在舞臺上展示自己。”重慶市二塘初級中學校長張忠然邊向記者介紹,邊指向校園的主席臺。
地處主城區城鄉結合部的二塘中學,生源主要由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和周邊城中村居民子女構成,僅有130名學生。但這所學校近視防控率全區第一、學生身體素質測評全區前五,家長滿意度名列全區前列……一所城中村的中學為何能突圍?近日,記者進行了探訪。
“教育就是提供多扇窗,總有一扇窗子為他們開”
二塘中學始建于1962年,前身是一所民辦學校,因附近北京、上海三線遷建企業而興。企業的發展也使得大批產業工人居住在此,形成生活區。但隨著城區擴張、工廠外遷,學校的生活區及周邊社區的功能也悄然改變。
作為一所老牌學校,學校的困境兼具城鎮邊緣校與鄉村校的特質,區域發展格局變動和制度變遷等錯綜復雜的主客觀因素導致學校背著“質低校弱”的包袱。“我們學校的生源,與市區名校相比,屬于‘末流生源’。”張忠然很無奈。
“一些學生基礎太薄弱,以后他們進入社會,面臨的生存問題會比成績優異學生更多。”如何讓這些孩子的人生也能精彩?有著悠久辦學歷史、深厚育人文化的二塘中學,是不是可以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子?張忠然在想。
“教育就是提供多扇窗,總有一扇窗子為他們開。”張忠然說,我們像挖掘“富礦”一樣,充分挖掘學生的“才”,讓學生的優點不斷被發現,學校的方法是活動育人。
為此,學校將“二塘吉尼斯校園挑戰賽”“三年八十八項挑戰”“課間平板支撐挑戰賽”“元旦五公里越野挑戰賽”“每周班級挑戰賽”“最好的我征文比賽”“校園書法大賽”等活動融入日常教學,強化“育全面發展的人”的意識。
初中3年,每位學生至少有10次機會站在大型活動的舞臺上展示自己,開展一個接一個的活動,張忠然“用心良苦”,“希望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臺去張揚個性。”
在教學樓門口處,記者看到一個榮譽榜。張忠然為其取名為“二塘中學榮譽殿堂”,他希望每個孩子在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邁出人生的重要一步。
“體育搞好了,人的精神面貌就不一樣了”
“人無全才,人人有才”是學校一直踐行的教育理念。
在張忠然看來,體育是獨特的、不可替代的。日常體育訓練和參與比賽的過程不僅可以鍛煉身體,而且能夠磨礪堅強的意志、培養規則意識和正確的輸贏觀。
“有人認為,學生文化課基礎本來就比其他學校學生弱,再搞體育更耽誤學習,其實恰恰相反,二者相輔相成——體育搞好了,人的精神面貌就不一樣了,有精氣神兒,學習效率能低嗎?”張忠然說。
正是源于這樣的認識和理念,學校在體育方面下足了功夫。“無體育不教育、無體育不二塘”,學校面向學生實現每天兩小時體育時間全覆蓋,引入“鐵人三項賽”“平板支撐挑戰賽”等項目,實現學生人人有項目、年級班班有隊伍、學校月月有賽事。
道路千萬條,身體第一條。“這些孩子的人生道路會很長,遇到的困難會更多,只有鍛煉好身體素質,才能讓他們今后的路走得更穩健。”張忠然表示。學校在人才培養、體教融合等方面積極探索實踐經驗和做法,讓更多孩子受益。
“育人育心,引導學生收獲陽光自信”
“學校孩子幾乎都是跟著父母易地搬遷過來的,他們大多數缺乏自信,甚至有些自卑。”張忠然說,育人之路從“心”開始。做好當前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要著眼一個“早”字。
多“早”呢?一入學就排查!
在二塘中學,每名新生入學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填寫學生心理健康測評表,及時發現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
對于癥狀較輕的學生,學校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化心理輔導等方式進行干預疏導;對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建立包保臺賬重點關注,發現問題及時告知家長,加強醫教協同,及時轉介干預治療。
集體活動是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新生剛入學就有為期3天的入學教育,初一有“親子運動會”,初二有“古詩文誦讀競背比賽”,初三有“英語競背比賽”,這些群體活動均為全員參與。此外,學校還有演講比賽、追“鋒”活動、愛心零花錢捐贈活動、科普教育等集體活動。
“學生心理問題的背后,往往是成長環境出了問題。”張忠然表示,結合學生實際,學校開發《學生賦能手冊》,讓學生能夠從師長、同學、家人和自我處獲得心靈力量,在學會營造積極關系的同時也讓學生融入群體,找到歸屬感。
加強社會環境建設,協同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近年來,學校聯合民政、婦聯等對留守、家庭經濟困難、學習困難等七類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特殊群體學生,提供“一對一”心理關愛和學業指導;聯合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門做好特殊學生關愛工作,凝聚起全社會力量,共同關心關愛學生身心健康。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引導學生收獲陽光自信下一步,我們將持續立足學生心理成長需求,不斷創新工作理念與方法,強化系統聯動,健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張忠然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楊國良)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