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施劍松)今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日前,北京學校舉辦大運河未來科技課程成果展示活動,同學們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出對大運河上橋梁、船只、船閘以及生態環境等方面創新設想的探索和實踐。
學校六年級年級組長陳娜說,本次北京學校大運河未來科技課程,通過跨學科、綜合性的教學方法,借助AI進行賦能,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大運河的魅力,探索科技創新的無限可能。未來橋梁的設計理念和功能特點,未來融環保、智能為一體的船只雛形,未來自動化高效通航的船閘及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與改善計劃……學生們的表現得到在場專家的一致稱贊。專家們對所有作品進行打分及點評,并評選出了“最佳設計獎”“最具創意獎”等獎項。
北京學校黨委書記劉錦震說,北京學校始終堅持以文化育人的理念。本次活動所展示的課程是學校為助力學生成長所特別設置的小初學段銜接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同學們在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等方面的全面提升。除大運河文化課程外,學校還在構建中軸線文化課程、“一帶一路”文化課程。希望通過系列課程讓學生們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努力成長為擔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