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尹曉軍 通訊員 孫宏發)“這是我最難忘的一周,大哥哥大姐姐帶我們做手工,做陶瓷,畫石頭,這是我以前沒有學過的。”這個暑假,對于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官鵝藏族小學一年級學生敏言明來說特別充實。
西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星火傳黨恩,藝起隴山情”社會實踐團隊的15名師生來到官鵝藏族小學,帶領孩子們畫出自己眼中的美麗官鵝,并就地取材,在石頭上繪出官鵝一角,還結合非遺傳統文化——敦煌藻井,讓孩子們設計自己心目中的藻井圖案。
在前期溝通的基礎上,結合學校所需,實踐團隊成員依據自身教育學、小學教育與學前教育理論基礎,設計出符合實踐當地特色及教育實際的一周美育課程,促進孩子們在發現美、創造美的道路上實現自我價值。
短短幾天時間,實踐團隊的老師們帶領孩子們繪畫、制作航空火箭模型,并根據哈達鋪紅軍長征歷史與學生排演了一場紅色話劇……這些形式新穎、內容經典的課程以美育育人的形式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與當地文化相結合,浸潤了孩子們的心靈。
今年是實踐團隊成員任恒祺第一次在宕昌參與社會實踐,他主要負責幫助學校高年級學生排練紅色話劇。“當我第一次授課便驚訝地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有獨特的純凈的美,他們給我帶來的每一個驚喜都如同明燈一般,激勵著我以更加細致入微的教育方法挖掘他們的每一處美好與奇跡。”任恒祺說。
官鵝藏族小學三年級學生路鈺航已連續參與了兩年美育活動,“老師教會了我該怎么做才能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好男兒,就和老師說的一樣,用美育浸潤我們的童年。將來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做一名優秀的大學生,用自己的知識去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的小孩。”
據介紹,西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星火實踐團隊自2013年組建以來,依托學院教育學術底蘊,構建了一支專業化、高效能的美育社會實踐先鋒隊。歷經十一載,實踐團隊秉持兒童自然成長與個性發展的核心理念,通過寓教于樂、生動活潑的課程設計,在孩子們心田深耕美育之根,播撒全面發展之種,滿足了留守兒童對高質量藝術教育的需求。
學生們求知的眼神,讓實踐團隊長吳雯靜深受感動。“當我真正與他們站在一起、坐在一起,才深刻體會到實踐的意義,不只是利用自己的所學將知識傳授,也要帶給學生們學習知識的動力,為他們打開走向未來的大門。”吳雯靜說。
“連續11載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是知識與歡樂的夏日盛宴,更是心靈交流的溫馨港灣,讓留守的孩子們在多彩的活動中綻放笑顏,也讓大學生們在這里找到了與孩子們心手相連的橋梁,共同探索知識的海洋。”官鵝藏族小學校長楊文禮說,這一社會實踐平臺為教學與管理注入了新鮮血液,為學校帶來了勃勃生機與無限希望。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