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林煥新)經過三明學院閩臺鄉土微景觀營造學社項目驅動創新班師生團隊為期十天的修復建設,日前,伊秉綬書院在三明市寧化縣長坊村揭牌。這是學校開展學生暑期實踐的縮影。
三明學院團委負責人介紹,2024年暑期,三明學院組織175支團隊、萬余名學子奔赴社會實踐大課堂,開展理論宣講百余場次,產出調研報告、論文、文創等517件作品,推動落地景觀設計6個。
馬克思主義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先后走進長汀、寧化兩地,通過參觀革命遺址、座談交流等形式,追尋紅軍長征足跡,繼承弘揚長征精神;“薪火相傳”紅色教育實踐團走進中共一大、二大紀念館和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體悟滬明兩地紅色教育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就“紅色文化融入課堂教學的現狀、問題、建議”“滬明合作背景下大中小學紅色教育一體化建設”等問題展開調研探析;共富數字引擎實踐隊重走習近平總書記的考察之路,深入沙縣俞邦村學習百味沙縣的文化底蘊,回顧小吃產業的奮斗致富故事……師生們聚焦紅色文化賡續傳承、精神文明建設、小三線發展和滬明合作、教育關愛幫扶實踐、城市工業高質量發展等課題展開調研,撰寫209篇研究報告。
161名思政教師與專業教師參與,引導學生在基層一線發現真問題、開展真研究、獲得真體驗、貢獻真服務。“興啟點”閩臺鄉建鄉創設計服務團前往三元區巖前鎮,利用當地豐富的竹木資源構筑空間模型,將鄉村大地變成“鄉間藝術館”;道路智能巡檢實踐隊沿沙溪河畔對國道G534、G205線部分路段開展路面損傷情況調研及智能巡檢實踐活動,為山區公路管養智能化轉型、形成可應用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新質生產力注入新動能;“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實踐隊前往沙溪河畔開展水樣采集點勘測、河岸環境維護等巡河護河行動;美麗中國行實踐隊對建寧縣金溪河進行多代表性點位水樣采集和指標檢測,同時面向社區居民和兒童開展愛河護河科普宣講;12支學生團隊奔赴基層開展“青春螢火學堂”實踐,5100余人次少年兒童受益……
學生在實踐中更加堅定了理想信念。實踐隊隊員張蘇穎說:“我們要勇于探索、敢于創新,以實際行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實踐育人體系,是一項長期工程。”三明學院團委負責人表示,今年暑期,學校持續拓展“大思政課”教學實踐基地范圍,引導師生在省內外116個地區開展實踐,支持社會實踐項目團隊與實踐地長期合作,推動實踐持續深入開展。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