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小區周邊有很多培訓機構,一到放假,經常可以看到散發招生小廣告的人。自從‘雙減政策’落實以來,一些違規培訓機構都停業關閉了。”日前,家住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立新小區的王名先生告訴記者。
這個變化,得益于棗莊市近年來扎實推進校外培訓機構規范治理工作。近年來,棗莊市從大處著眼,細處著手,聚焦“凝聚共識、強化宣傳、防范風險”三維引導,不斷完善“雙減”協調機制,推行平臺全流程監管,創新“網格化、監督員、智能化、綜合執法、項目鑒別”五種方式,扎實推進校外培訓機構規范治理工作落地、落實。
棗莊市教育局黨組成員、總督學孫斌介紹,棗莊市建立了市、區(市)兩級“雙減”工作協調機制,明確了職責任務,并建立街道、社區、網格員三級“網格化”監管體系,通過屬地定格、分管定人、包片定責,形成“一人包一段、條塊連成片”的網格化監督格局,打通校外培訓監管“最后一公里”,對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常態化監管。
此外,棗莊還從家長代表、“兩代表一委員”等社會人士中選聘了30名社會監督員,成立志愿者督查隊,織密校外培訓監管網絡,形成監管合力。
“你好,請讓我們看看課程安排表,要注意亮證經營,價格制度要公示上墻,培訓合同要嚴格按照教育部和市場監管總局制定的《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簽訂,收退費制度要合理。”日前,棗莊市教育局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科科長王明星和同事來到當地一家培訓機構查驗運行管理情況。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棗莊市圍繞一些校外培訓機構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證照不全、虛假宣傳、管理較亂等問題,專門組織人員通過實地查看、查驗相關證件、現場詢問等方式,認真開展暑期校外培訓專項治理,確保校外培訓機構安全、有序、規范運行。
王明星介紹,此次檢查共出動檢查人員657人次,檢查318家機構(場所),開展聯合執法次數59次,立案或給予行政處罰12起,行政罰款金額合計1.2萬元,公開通報培訓機構或場所3家,有效打擊了違規培訓行為。
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涉及教體、市場監管多個職能部門,在治理過程中,棗莊市強化“一盤棋”意識,及時強化溝通、相互協作,全程跟進督查專項整治活動,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辦學行為,積極回應人民群眾關切的問題。截至目前,共接到群眾舉報問題線索590件,辦結率達到100%。
此外,棗莊市還依托校外培訓機構全國監管平臺做好全流程監管,強化下沉監管。
“一方面,監督新審批的培訓機構及時納入平臺監管,指導督促培訓機構限時完成法人、證照、托管賬戶、人員、材料、場地和課程等信息采集核錄,及時上架全部培訓課程,讓校外培訓機構和從業人員平臺監管實現兩個100%。”孫斌說,“另一方面,加大平臺入駐機構的監管,定期對培訓機構平臺訂單進行梳理分析,結合日常巡查、檢查、暗訪等工作,對平臺訂單數量與實際培訓人數明顯不符、近3個月內無訂單或訂單數量較少、訂單數量與監管賬戶入賬資金明顯不符或有舉報‘體外循環’線索的機構,建立預警機制,強化實地核查,確有問題的,依規依法抓好問題整改。將校外機構預收費資金全額納入監管,開展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亂收費專項治理,實現了預收費監管100%全覆蓋,有效防止了‘退費難’‘卷錢跑路’等問題的發生。”
“一系列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舉措,邁出了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的一大步,孩子的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等都得到了有效減輕。”棗莊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光明表示,“下一步,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更需要各職能部門磨亮‘整頓之劍’,通過‘下繡花功、啃硬骨頭’進行常態化、長效化治理,確保治理工作形成長效機制,進一步提升群眾對‘雙減’工作的滿意度。”(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魏海政 特約通訊員 胡樂彪)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