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瞻江街道萬融社區,仿佛置身一座大幼兒園:“閃閃亮亮屋”充滿童趣,是備受孩子們青睞的打卡點;兒童閱讀流動車搭載著《兒童友好報》,引領孩子們進入書籍的海洋;兒童專屬停車場內,扭扭車、平衡車有序停放……類似這樣的兒童友好試點社區,無錫市已建設了60多個。
無錫的實踐是江蘇近年來推進兒童友好空間建設的縮影。記者在江蘇多地采訪發現,蹲下身,從孩子們的視角思考城市發展和社會治理;聽童音,讓孩子們說出自己的需求,參與公共事務,成為建設兒童友好空間的落腳點。
新北區龍虎塘街道中心幼兒園2023年獲評常州市兒童友好學校。記者在幼兒園看到,班級活動區域中,兒童需要接觸的物品大多放置在一米線以下。園長高亞媛說:“我們日常工作中做得最多的動作就是——蹲下,因為兒童友好學校建設,需要成人從一米高度的視角出發,充分考慮兒童的需求、喜好和安全,打造一個尊重孩子的世界。”
“一米視角”,是江蘇建設兒童友好空間的標尺。常州市兒童醫院從“一米視角”出發,放置軟皮質小動物造型的桌椅板凳、設立科普長廊和兒童游樂場所;蘇州在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附近建設兒童步行專用通道、開通兒童友好公交專線;南京江北新區橋北商圈兒童友好弘陽歡樂街區從業態引入到樓層功能設計,處處為兒童考慮,摩天輪、旋轉木馬等在街區內有序布局。
記者了解到,早在2022年,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便會同有關部門印發相關方案,聚焦社會政策、公共服務等“五個友好”,提出實施社會政策支撐行動、全面構建兒童友好制度體系等28項重點任務。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則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納入地方“十四五”規劃和政府民生實事項目。
在江蘇,傾聽孩子們的聲音,將兒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肌理,成為很多城市的共識。
南京開展“小小民生觀察員”社會實踐活動,搭建兒童與政府部門對話平臺,2023年征集江豚保護、公共交通出行等建議2000多份;無錫組建“小小規劃師工作室”,讓小規劃師們為城市建設出謀劃策;常州市新北區新橋第二實驗小學將部分空間“留白”,用以實施“空間CEO”項目,讓孩子們參與校園設計。
南京市兒童友好社區聯盟項目負責人馬倫郁認為,兒童不僅是需要被服務和被保護的群體,還是需要被“看見”的群體。強化兒童參與,會在孩子們心中根植家園認同,讓兒童與社區、城市建立深度的情感“鏈接”。(新華社記者 劉巍巍)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