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繆志聰)12月16日,2024“教育智庫·揚子江對話”在江蘇蘇州舉行。活動由教育現代化研究院、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第二師范學院聯合舉辦,江蘇各設區市及有關縣(市、區)教育局、教科研機構、學校約160人參加。
專家們圍繞“教育強國建設:關鍵突破與路徑創新”深入對話研討,發揮新型教育智庫的戰略性支撐作用,為新時代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本屆研討會既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務實之舉,也是集智聚能推動江蘇在教育強國建設中走在前、做示范的有效舉措?!苯K省教育廳廳長、省委教育工委書記江涌表示。
圍繞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化改革,江涌表示,江蘇將聚焦探索教育、科技、人才聯動貫通的有效路徑,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深度對接科技和產業前沿協同開展人才培養,“著力以教育之強支撐人才之強、賦能科技之強,特別是高質量建設首個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聚焦生物醫藥、信息通信、先進材料三個領域,加快打造高校技術轉移和產業孵化改革先行區?!?/p>
教育現代化研究院理事長葛道凱認為,教育要實現傳統教育轉變為現代教育,融合發展是總方向和總要求,“過程要融合,要素要結合,主體要合作,其中教育的育人過程要與開展科研創新的研發過程相融匯,要把教育教學的資源要素、生產產品的生產要素、科技開發的創新要素相結合,學校、企業、科研院所要打破院墻相隔與行業學科壁壘。”
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主任袁振國認為,教師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要把握‘人機協同’這一教育數字化的本質要求,必須將數字技術的前沿領域為我所用,堅持中國數字教育的立場和方法,走中國式教育數字化發展道路?!?/p>
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教育具有先行性。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教授顧建軍認為,目前要重視“工科理科化”的問題,各級各類教育要將“先學后做”變為“邊做邊學”,高校和企業要共同設計培養方案、課程大綱和教學內容,共同將“工科理科化”向“回歸工程”教育轉移。
如何構建更加科學、系統、富有時代感的思政教育體系?淮安市周恩來紅軍小學黨委書記、總校長管曉蓉認為,要將思政教育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學校以紅色文化育人課程創新為突破口,通過創新主渠道教學、用好社會大課堂、拓展網絡新平臺、構建多元化師資體系等扎實舉措,構建新時代育人格局,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政治引導、價值引領和思想引航功能。”
活動期間,省教科院、省考試院、省評估院、省教育學會與蘇州市教育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頒發教育現代化研究院內設研究所(中心)負責人聘任證書。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