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入黨流程有哪些?”“能不能提供水利水電專業的學習規劃?”“校園一卡通如何充值?”每當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問題,西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大一學生蘭泓劍就會詢問“西華易班AI助理”。“有問題找‘西華易班’,這已經是同學們的共識。”蘭泓劍說。
在西華大學,經過迭代升級的“西華易班2.0”已經成為集黨群服務、學生工作、教學管理、思政教育、AI伴學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一站式數字育人平臺。“‘西華易班’不僅成為師生在校生活不可或缺的幫手,也在豐富和完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和體系,鋪開了學校網絡思政啟智潤心的新圖景。”西華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莉說。
重構在校生活
人人都有“數字畫像”
“沒有想象中新生報到的排隊登記,入學時,我提著行李直接就到了寢室。”蘭泓劍說,入學前,他按照指引注冊了“西華易班”數字平臺,不僅線上辦理了入學報到手續,自動進入了班級群,還收到學校環境、辦學特色、專業先導課、學習生涯規劃等推送信息。進校后,蘭泓劍和4萬多名師生一樣,有了“西華易班”的數字身份。
為了適應數字時代青年學生的成長需要和認知喜好,近年來,西華大學持續探索育人方式的數字化變革。“學校作為‘易班’全國推廣的第一所試點高校,有著豐富的網絡育人經驗。而傳統的信息發布已不能滿足數字時代學生成長和思政教育的需求,急需變革。”王莉說。
于是,2022年7月,西華大學啟動了“西華易班”的迭代升級工作,將學校教務、科研、人事、財務等21個核心業務數據接入易班平臺,搭建起覆蓋學生入學到畢業200余個服務的“一網通辦”辦事大廳,打造出一個與現實校園相對應的數字校園孿生空間。
據介紹,“西華易班”數字平臺上線以來,已累計服務西華大學師生8萬余人,日均訪問次數達5萬余次,可采集數據超過10億條,足以提供師生在校期間全方位的學業(工作)數據與行為數字畫像。
助力精準思政
“對的信息”給“對的人”
“未請假的學生,如果一天內沒有在平臺里產生任何校內行動信息,我們都會收到該學生的異常狀態示警。”西華大學輔導員郭聰說,“西華易班”數字平臺能夠對學生的使用數據進行記錄和研判,將異常數據推送給輔導員,幫助輔導員快速掌握學生行為和思想動態,提升思政教育的精準度。
同時,易班平臺分析師生在各個業務系統、服務平臺和入駐新媒體賬號中產生的行為數據,建立分層分類精準化推送網絡,讓數字思政資源按教育教學需要、學生思想動態,點對點推送到學生端主頁,在“對的時間”將“對的信息”推送給“對的人”。
不僅如此,一個覆蓋全校師生的全時全量教育數據庫也在“西華易班”數字平臺建立起來,實現了全域數據治理與分析應用,彌補了個性化教育缺失、心理健康教育支撐不足等短板,助力精準思政。
在此基礎上,西華大學思政課堂悄然發生著變化。
“西華易班”數字平臺引入的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參與度。“例如在中國近代現代史綱要課程中,學生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事件和場景,更加生動準確地理解和掌握知識。”西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尹德志說。
提升數字素養
爭創智慧育人“樣板間”
如今,《西華大學易班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5)》已經行過半途,今年6月,“西華易班AI助理”的上線,又將學生的數字化校園生活和學校現代化治理推向了一個新高度。生成式AI助理、“有問必答”數字應用、“易班面對面”校長書記談心活動,三維一體、線上線下相結合,形成了西華大學網絡思政、精準思政的亮點。
那數字化網絡思政探索的難點和重點是什么呢?
“關鍵是數字素養的提升。”西華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趙高權說,易班迭代升級由書記、校長“雙組長”牽頭,學校黨委通過“三年行動計劃”為數字育人平臺建設和師生數字素養提升提供了頂層設計和條件保障。實施過程中,學校還堅持育人資源全部接入,教師、輔導員全員參與,確保全域覆蓋、精準有效。
“目前,還不是所有教師都會應用虛擬現實技術以及分析學生的數據畫像。”尹德志建議,思政教師要敢于擁抱新技術,這樣才能真正把道理講深講實。
如今,“西華易班”迭代升級已經邁出構建長效機制、改革網絡育人工作評價模式的“第三步”。在實踐探索的同時,西華大學圍繞數字思政的概念內涵、理論基礎、機理機制等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產出了一系列指導網絡思政實踐的理論成果。未來,西華大學將以理論研究為助推,深度融合大數據與思想政治工作,爭創網絡思政和智慧育人的“樣板間”。(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鐘興茂 張玥 記者 葛仁鑫)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