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無小事,“校園餐”安全一直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的大事。近日,教育部部署2025年“校園餐”管理重點任務,要求以釘釘子精神,健全體系機制,強化責任落實,嚴格監督檢查,最大限度保障廣大師生“舌尖上的安全”。
“校園餐”是重大民生工程,更是良心工程。學校食品安全直接關系學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寧與社會和諧穩定。確保“校園餐”安全,是維護學生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規范辦學、依法治校,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題中之義,承載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校園供餐體量巨大、用餐群體敏感、經營形式多樣、責任主體多元、社會關注程度高,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深化“校園餐”管理,要進一步夯實中小學校主體責任,形成保障校園食品安全的常態長效機制。
要強化校長“第一責任人”意識,為“校園餐”安全扣緊“責任鎖”。校長作為第一責任人,要站在“健康第一、生命至上”的高度,切實擔負起學校食品安全的重大責任,將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學校重要議事內容,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對重大問題親自抓、親自管。要深入食堂現場辦公,實地查看了解情況、解決問題、部署工作。要建立完善校長陪餐制,做到同餐同食、同質同享,直觀了解學生對飯菜質量的真實評價,及時發現和解決集中用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嚴防流于形式。每學期面向師生開展食品安全滿意度測評,并將測評結果作為開展工作的參考。只有真正把“校園餐”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讓責任意識從文件走進現實、走進心里,將責任內容明確到人、具體到事,才能確保各項管理措施從上到下落實到位,推動學校形成人人重視、人人盡責“校園餐”安全的良好氛圍。
要加強規范化、精細化管理,為“校園餐”安全筑牢“制度鏈”。“校園餐”涉及環節多、流程長,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都可能讓食品安全這道防線失守。因此,學校要健全全鏈條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嚴格執行經費管理制度,緊盯食材采購、配送、查驗、貯存、加工制作、清洗消毒、設備維修保養校驗、環境檢測、人員健康管理和培訓考核、食品安全自查、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等關鍵環節,狠抓各個環節制度規范的落細落實。通過建立食堂管理領導小組,按要求配備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全過程督促落實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措施。要嚴格執行承包經營行為管理和校外供餐單位管理制度,杜絕“一包了之”“只包不管”,通過實行評價和退出機制,督促企業履行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責任。只有確保鏈條上每個環節、每個細節都不留隱患,才能從源頭上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發生。
要將“校園餐”置于陽光下運行,為“校園餐”安全加固“監督盾”。公開透明既是加強自我規范的客觀要求,更是確保“舌尖上的安全”的治本之策。“校園餐”管理要強化日常監督監管,尤其是加強對中小學“一把手”的監督管理,提升校園食品安全的現代化治理水平,讓學校食堂成為“最透明的地方”。一方面要加強人防,大力推進聯防共管,開展食品安全意識教育,暢通師生意見反映和投訴機制,成立膳食監督家長委員會,強化家長監督作用,提升師生家長關于食品安全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創新技防,進一步加強學校信息化智慧化建設,讓“互聯網+明廚亮灶”成為標配,建立學校食堂全鏈條無死角實時視頻監控系統,打造具有智能識別留樣、學校食材數字化追溯管理、智能抓拍違規操作等功能的全智能管理食堂,將監管顆粒度細化到每一筆采購單和操作動作,讓“校園餐”安全監管變得更精準、更高效。
“小餐桌”托起的是“大民生”。讓我們始終將學生的健康放在首位,把“校園餐”做成“放心餐”“良心餐”“幸福餐”,共同守護每一位學生茁壯成長!(本刊評論員)
《人民教育》2025年第5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