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楊立泉 尚紫荊)近日,武漢理工大學船舶設計與制造專業1978級校友、中國船級社原社長莫鑒輝,船舶工藝與設備專業1982級校友、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原總經理陳軍重返母校,為近千名學子講授跨越代際的“傳承課”。
“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中國船舶工業的崛起離不開一代代人的接續奮斗。”站在母校講臺上,陳軍以LNG產業鏈發展歷程為脈絡,將自己多年的工作經歷化作生動的故事,毫無保留地分享給臺下的學弟學妹們,強調“科技創新是挺起民族工業的脊梁”,勉勵青年學子要心懷“國之大者”,以專業自信投身海洋強國建設。
“新能源船舶如何布局”“在校生如何規劃職業方向”……莫鑒輝和陳軍在學校“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空間與在校師生深入交流,結合自身豐富的經驗以及對行業的深刻洞察傾囊相授,寄語學弟學妹們“要深耕專業‘看家本領’,主動擁抱跨學科知識,干驚天動地的事,做隱姓埋名的人。”
輪機工程專業大三本科生尚好點表示:“通過與學長們的深度對話,不僅解開了我的專業迷思,更讓我讀懂‘小我’融入‘大我’的深刻意義,看到個人發展與國家戰略的交匯點。”
“校友是連接校園與行業的‘超級樞紐’,是貫通產學研的‘核心節點’。”武漢理工大學船海與能源動力工程學院李曉彬說,“學校以校友資源為紐帶,串聯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構筑‘立體育人網絡’,讓思政之‘魂’與專業之‘根’深度融合,為學子鋪就一條連接課堂與行業脈搏的成長之路。”
據悉,武漢理工大學船海與能源動力工程學院創新打造“雙課堂”育人模式,將“行業大課堂”與“思政小課堂”深度融合,探索“行業大咖進課堂”“校友導師領航”等品牌實踐,校友主講、師生共話,將校友資源優勢轉化為育人效能。2022年,1978級校友莫鑒輝牽頭成立“校友教育志愿者講師團”,已有20余名院士、總師級校友以“月月講堂”的形式反哺母校,以講座授課、實踐指導、項目協同等形式,將智能船舶、綠色航運等前沿領域動態“零時差”注入學校教育教學一線,這種傳承的力量正在青年一代身上顯現。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