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辦理獎學金證明需要在行政樓里“跑斷腿”。如今,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劉鑫宇只需在宿舍通過手機向“AI辦事大廳”輸入需求,幾秒鐘即可獲得清晰指引。這一轉變,正是學院運用AI技術驅動校園治理變革的縮影。
近年來,在國家“數字中國”建設和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引領下,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自主研發“河軟AI2.0”體系,不僅重塑了校園治理生態,更在破解行業痛點、服務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智慧服務矩陣:賦能校園治理提質增效
針對數據碎片化、服務效率低等痛點,該體系以數據驅動為核心,打造了覆蓋教學、學工、人事等場景的智能化生態。師生使用自然語言指令,系統即可秒級生成多維度動態報告,推動校務管理從“經驗驅動”邁向“數據驅動”。
教學分析智能體實時監測課堂質量,學工分析智能體構建學生成長畫像并預警風險,人事科研智能體則智能匹配資源激活創新。目前,該體系平臺支撐100余門課程、3萬余項教學資源運行,惠及師生1.1萬余人,校務效率提升超60%。
該校同步推出的“教師/學生服務指南”雙平臺,集成智能問答、流程導航,打造7x24小時“AI辦事大廳”。
職稱評審、獎學金申請等高頻事務“一鍵查詢”,師生辦事跑動減少80%?!皵祿嗯苈?,師生少跑腿”的服務理念,讓校園治理既有速度更有溫度。
“現在手機上點幾下‘AI辦事大廳’,問題基本都能解決,省時省力太多了!”學生田雨晴的感慨代表了師生的共同體驗。
推進技術普惠:拓展優質資源覆蓋面
為打通技術與行業應用的“最后一公里”,學校組建專業教師宣講團,深入醫療、教育、制造等重點領域,開展“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產業升級”系列宣講活動。
活動采用“技術解析+案例演示+互動答疑”模式,將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集中上線的人工智能通識教育理念,從線上延伸到線下產業界,累計覆蓋受眾2000余人。
在醫療領域聚焦AI輔助診斷提升診療效率,在職業教育領域探索數字孿生革新實訓,面向工業企業剖析AI在質量檢測、能耗管理的落地路徑……通過“場景化拆解+可視化呈現”,復雜技術轉化為可操作的解決方案,有效激發了行業轉型內生動力。
“用真實案例解決我們醫院影像科效率問題,我們已在探討合作?!北6ㄊ行l健委相關負責人反饋說。
如今,多家單位與該校達成合作意向,旨在通過共建團隊、開發行業定制應用,加速“產學研用”融合進程。
深化校企協同:驅動產業升級,夯實就業根基
“需求導向、協同創新”,該校致力于將AI技術轉化為區域產業升級“催化器”。
在傳統產業領域,該校主導的智能化平臺整合全鏈條數據,已實現了助力企業降能耗、提效率的目標。
學校與科研機構共建了“三鏈”融通機制,聚焦人工智能等領域聯合攻關。在文化傳承領域,用數據分析優化非遺產品國際推廣;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建成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210個,年提供頂崗實習崗位近2000個。這些舉措為學生鋪設就業能力提升“高速路”。
目前,該校引入使用的海豚實驗室人工智能實訓平臺取得實效?!白顚嵱玫氖荊PT助教功能!”學生陳琬萌興奮地展示平臺界面,“調試代碼遇到報錯時,輸入問題就能獲得優化建議,支持通義千問、文心一言等多個模型,學習效率翻倍。”這一功能顯著降低了復雜項目的試錯成本,她所在團隊開發的“智慧農業蟲害識別系統”已入圍省級創新創業大賽。
近年來,該校在輸出技術的同時,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形成“技術賦能產業、產業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環,為國家就業賦能戰略和區域數字經濟發展筑牢了人才根基。
“下一步,學校將以人工智能應用創新中心為驅動,依托校內210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開發對接產業的跨專業教學模塊,動態優化人工智能等前沿課程,擴大技術宣講團服務范圍,聯合行業龍頭共建區域數字化賦能中心,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精準技改支持。”該校人工智能應用創新中心負責人張泰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周洪松 通訊員 李艷)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