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是升學階段的新生錄取報道高峰期,也是各類針對學生家長詐騙案的高發(fā)期。教育小新為各位學生、家長整理一組典型案例,以下詐騙陷阱,請務必警惕。
北京:騙子混進新生家長群 冒充老師掃碼收費
近日,北京市反詐中心通報一起最新案例,學校剛組建的新生家長群卻混進了騙子,冒充老師發(fā)布收費通知和收款二維碼,致使多名家長受騙。
近日,北京某中學為方便高一新生家長溝通,將官方QQ群二維碼印在入學手冊上隨錄取通知書寄出。不料,騙子趁機混入群內(nèi),深夜冒充“群主老師”發(fā)布通知,要求繳納“資料費、復印費”共495元,并附上支付二維碼,還讓家長備注學生姓名、截圖接龍。流程看似正規(guī),數(shù)額不大,導致9名家長在40分鐘內(nèi)掃碼支付,共被騙4000余元。騙子甚至將已繳費家長拉入小群企圖進一步詐騙。
群內(nèi)有家長起了疑心,向學校老師核實。真正的群主老師立即在群內(nèi)發(fā)布消息,告知家長有人冒充老師騙錢并封禁發(fā)言,將騙子“踢”出群,緊接著向學校報告并報警。
北京警方提醒各學校:嚴格入群審核,組建新生家長群務必開啟入群驗證(如:需回答問題、邀請確認等),確保成員身份真實。同時,主動向家長通報官方渠道收費,所有費用必須通過校園官網(wǎng)、官方公眾號、書面通知等線下、官方線上渠道發(fā)布,明確項目、標準及學校對公賬戶繳費途徑。
湖北武漢:謊稱交錢可低分上名校 詐騙案一審開庭
除了針對已錄取新生家長的詐騙外,還有一類高發(fā)的騙局專門針對考試沒發(fā)揮好的學生和家長。騙子利用家長們急于找到升學途徑的焦慮心理,謊稱只要交錢,分數(shù)不夠也能上大學甚至進名校,導致一些學生和家長掉入詐騙陷阱。8月1日,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qū)法院就開庭審理了這樣一起招生詐騙案。
去年7月底,武漢市洪山區(qū)公安分局南湖派出所,接到一家教育咨詢機構的負責人報警,有十余名學生家長遭遇巨額詐騙,損失共計130多萬元。
武漢市公安局洪山區(qū)分局南湖派出所民警 曾冠三:(嫌疑人)說可以把學生通過國際生的方式,置換到國內(nèi)高校。以統(tǒng)招生身份入學,畢業(yè)后可以拿到學位證(和)學歷證。
嫌疑人自稱是熟悉招生工作的資深老師,面對他信誓旦旦的承諾,教育機構的負責人就將信息轉告給了在教育機構學習學生。這些學生大都高考成績不理想,焦急的家長在嫌疑人的洗腦下,一步步放松了警惕,先后有10余名家長繳納了不菲的運作費用。
民警提醒,我國高校招生實行統(tǒng)一錄取、陽光招生的制度,所有招生計劃由教育主管部門嚴格管理,正規(guī)高校不會通過“轉關系內(nèi)部指標”等錄取低分考生。凡是聲稱“花錢找關系能入學”的,極可能是詐騙行為。建議家長通過官方渠道查詢咨詢有關招生錄取信息,謹防上當受騙。
湖北十堰:輕信免試讀研究生拿學位 女子被騙51萬
“不用考試,花錢就能上研究生”這樣的“好事”乍一聽不靠譜,但還真有人信了。湖北十堰的王女士,輕信熟人“有關系”能免試免考讀研究生拿學位的謊言,結果51萬元打了水漂。
湖北十堰的王女士大學畢業(yè)后,一直想讀研究生提升學歷,但因各種原因始終沒能實現(xiàn)愿望。2018年一次同學聚會上,老同學劉某稱有“特殊渠道”可免試讀研,王女士心動了。
當事人 王女士:我想著又不用花時間,就花點兒錢也挺好的,然后就相信他了,從2019年我就前前后后一共給他打了差不多一二十筆,到2025年,加起來算了一下有51萬元。
其間,兩人一直通過聊天軟件交流,王女士也有過懷疑,但都被劉某以老同學的身份和各種理由搪塞,終于在今年4月,王女士收到了自己的“畢業(yè)證”。
當事人 王女士:我就非常開心,這么多年終于等到了,就非常開心地拿到單位去上學信網(wǎng)查了一下,但誰知道打開后根本查不到那個編號,這會我就覺得不對勁給他打電話,他說學信網(wǎng)和學校的不同步要等幾個月,再等一個月后還是查不到,這個時候也聯(lián)系不上他了。意識到被騙,王女士立即向警方報了案。
警方提醒,有學歷提升需求的群眾,務必通過正規(guī)教育渠道和官方網(wǎng)站申請。在支付任何費用前,應向教育部門或相關認證機構核實認證,以免落入詐騙陷阱。
騙局1:偽造錄取通知書
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辦人員,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或者發(fā)送相關的錄取短信,讓考生將學雜費打入指定的銀行賬號,以騙取錢財。
提醒:要通過學校、教育部門官方發(fā)布的網(wǎng)址,進入網(wǎng)站查詢以確定自己的錄取信息,轉賬匯款時要通過多種途徑核實賬號真?zhèn)巍?/span>
騙局2:“補錄名額”交費詐騙
部分不法分子冒充學校招生老師或中介,以“補錄”“擴招”“預留名額”為名,要求家長繳納高額費用,承諾可幫助孩子進入理想學校,實則騙錢。
提醒:所有招生錄取均通過正規(guī)流程進行,凡是以“繳費換名額”為由索要轉賬的,均為詐騙,請通過學校官網(wǎng)或電話核實信息。
騙局3:獎學金釣魚詐騙
騙子冒充教育部門工作人員,謊稱考生獲得“國家助學金”“專項獎學金”,需要提供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信息用于發(fā)放獎金,進而實施盜刷。
提醒:所有獎學金、助學金發(fā)放均需經(jīng)過嚴格審核流程,不會通過電話索要個人信息。如遇類似情況,請立即報警或向學校老師求證。
查錄取通知書物流信息,可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國務院客戶端”,輸入快遞單號/準考證號(考生號),手動查詢物流信息。
及時獲取錄取通知書物流信息——
防范詐騙記住“四要、四不要”
四要
· 要官方查詢
錄取狀態(tài)通過省教育考試院官網(wǎng)/官方App、報考院校招生網(wǎng)查詢。
通知書物流狀態(tài)通過中國郵政EMS官方渠道查詢。
· 要仔細核對
收到紙質通知書后,認真核對學校名稱、專業(yè)、個人信息(姓名、考生號)是否與官方查詢結果一致,查看印章(學校公章、校長簽名)是否清晰有效。
· 要官方渠道繳費
如需繳納學費、住宿費等,務必按照錄取通知書內(nèi)附的官方指南,通過學校指定的官方財務平臺或對公賬戶。
· 要主動核實
對任何來源不明的錄取信息、收費要求、助學通知,第一時間主動撥打高校招生辦公室、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或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官方電話進行核實確認。
四不要
· 不要點
不點擊任何短信、郵件、社交軟件中來源不明的鏈接或二維碼。
· 不要信
不相信任何“內(nèi)部指標”“花錢補錄”“提前繳費鎖定學位”等說辭。
· 不要給
不向任何陌生人透露個人身份證號、考生號、銀行卡號、密碼及短信驗證碼。
· 不轉賬
不向任何不明身份的賬戶或個人轉賬匯款。
文章來源:綜合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中國政府網(wǎng)、央視新聞公眾號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中國郵政、包圖網(wǎng)
本文只為傳遞信息,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等資源使用不當?shù)那闆r,請聯(lián)系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