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踐行“數字鄉村”發展理念,一支跨越500公里的青年突擊隊——“裕秾同青”,將青春的熱忱與數智的動能,扎根在江西于都這片充滿“硒”望的紅色熱土。來自華南師范大學的她們,不是簡單的“下鄉”,而是帶著使命“回家”:7天、5場直播、4萬多點贊,扎實成果源于風雨無阻的堅守和鄉村振興的熱忱。
實踐!青春智慧破難題
國家高度重視農業農村現代化,大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明確提出發展農村電商、建設數字鄉村、促進農產品產銷對接等關鍵舉措,為青年學子投身“三農”事業指明了方向。在連續三年下沉鄉村開展田野調查后,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學院的師生們組成了“裕秾同青”實踐隊,他們希望利用數智技術破解農產品“優質難優價”、流通不暢等痛點,為農民實實在在增收。
在江西于都,實踐隊成員們前往富硒博物館的目的本是了解當地農業農產品情況。然而,一看到擺滿展廳的富硒優質農產品,大家憑借新聞傳播的專業素養,迅速搭建起助農直播間,修改預先準備的文案、優化主播話術,把于都富硒大米、有機茶油、醬油、HPP橙汁等優質農產品引入“云端賣場”,直播120分鐘,在線點贊量突破4萬次,當場成交量達5000余元!
為實現精準幫扶,打通農產品“最后一公里”,“裕秾同青”實踐隊的實踐不限于直播間,制作公眾號推文、開展短視頻矩陣齊發力的全域傳播,為于都農產品打開灣區窗口。在廣州市從化區鰲頭鎮帝田村,團隊深入田間地頭,為新農姐姐“無花果霞姐”量身打造微信小店,拍攝預熱短視頻、科普小短片,冒雨進行專場直播,并為農民們提供手機直播技能培訓,希望他們在學會使用“數字新農具”之后,可以在“流量池”中持續獲得關注。
“裕秾同青”隊員在果園開展助農直播
扎根!田野課堂悟真知
經過實踐隊與于都縣農業農村局的深入交流,團隊成員精準把握了當地“1+2+N”的特色農業產業體系(富硒蔬菜、臍橙+多樣化特色種養)的發展規劃,理解了地方政策是如何承接國家戰略,并為助農實踐提供精準坐標的。在長征步道旁的芝濟堂靈芝培育基地,“千菌萬菇”創始人陳智珍十年堅守的故事震撼人心。她從“為母尋藥”到帶動產業發展的歷程,生動詮釋了國家倡導的“產業振興”和“品牌強農”戰略在基層的鮮活實踐。這堂田野課深刻啟示著大家:品質是農產品的核心護城河,而將個人情懷融入產業報國、鄉村振興的大潮,才能成就真正的“點金手”。
答卷!數字長征再出發
風雨中堅守直播間的主播,發梢滴落的是青春的溫度,更是助力國家惠農政策落地的決心。運用“年輕化表達+場景化營銷”開展農產品“優質難優價”的探索,是將國家數字鄉村建設號召轉化為實際成效的創新嘗試。每一次深夜復盤、每一份田野筆記,都在訴說著青年學子對鄉村的深情與思考。
實踐隊成員深刻體會到: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既需要國家政策的春風化雨,更需要廣大青年將智慧才干融入田野實踐,勇于創新,敢于擔當。從紅色于都出發,在從化帝田再啟航,“裕秾同青”青年突擊隊以數智為翼,以政策為綱,在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里奮力書寫新一代的長征路。(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易悠揚 周菁 陳怡雯)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