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胡旭春 汪睿 記者 王若熙)近日,皖江工學院水利工程學院圍繞“引江濟太”工程開展調研實踐活動,一場跨越課堂與江河的實踐,讓皖江工學院學子在太湖流域讀懂了水利工程的深層意義。通過專家引領、實地探訪和深度調研,他們不僅學習到水利設施的運轉脈絡,更在水利數據與居民笑容的交織中,體悟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堅守力量。
專業框架的搭建,始于一場水利知識的啟蒙。在太湖流域望亭水利管理局,“水環境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課程將太湖流域水網結構、藍藻治理技術、調水工程的歷史沿革和長三角供水安全布局串聯成篇,為團隊成員構建起水利事業的專業框架。“皖江工學院大學生實踐基地”的掛牌,更讓這場學習有了長效銜接的支點,校地協同培養水利人才、共促生態治理的合作由此落地生根。
從理論到實景,“引江濟太”工程成為最生動的教材。團隊成員深入“引江濟太”工程的核心區域,實地考察了望亭水利樞紐、泵站機組等重要設施,直觀感受工程運行實景。通過動態數據可視化系統呈現的工程數據,了解“引江濟太”工程在緩解太湖富營養化、保障長三角地區供水安全中的關鍵作用。
深入流域的調研,讓認知更接“地氣”。團隊成員沿著望虞河岸線采集水樣,與近十年的水文檔案進行縱向對比,評估調水工程對區域水環境的改善成效;在太湖沿線與漁政人員、生態護水員交流,并通過問卷收集沿岸居民對調水工程的感受,勾勒出工程與民生的緊密聯系。團隊成員在國家級水文實驗室里體驗水質檢測全流程,更讓田間地頭的觀察轉化為科學分析的認知。
5天的實踐中,團隊成員的收獲各有側重,如優化智能監測系統的計劃、制作科普視頻的構想,或是投身水利事業的堅定決心。它不僅是知識的浸潤,更是連接校園與社會、理論與實踐的橋梁,讓水利精神在青春力量中接續傳承。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