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在大理洱海,流傳著一個“老人與海”的故事:一位老教授十數年如一日扎根銀蒼玉洱畔,科學治湖守護洱海綠水青山,兌現了“十余年洗一湖”的諾言。他就是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洱海項目負責人,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孔海南。
今年暑假,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和上海市閔行區中小學思政課教師、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共計61人赴云南省大理州洱源縣開展第四屆“未來思政講習營”活動,他們和孔海南教授一起來到洱海畔,聽他講授守護洱海水清月明的治水實踐。還特邀洱源縣洱海流域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柯燦東,洱源縣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楊琴剛進行專題講座,詳細介紹洱海源頭保護治理工作和洱源縣高原特色產業發展現狀,并與思政課教師現場互動交流。
請“故事里的人講故事”、聽“參與故事的人談故事”……上海交通大學“未來思政講習營”從“思源湖”來到“洱海畔”,將“理論大課堂”與“實踐小課堂”貫通。參加活動的教師還走進牛街鄉巖棲閣、三營鎮鄭家莊等地現場調研訪談,系統了解洱源縣生態環境治理、鄉村振興、民族團結等一系列典型做法與經驗成效,在調研式學習中讀懂新時代答卷。
“這種‘行走中學習、觀察中領悟’的方式,幫助我們構建了對洱源高質量發展的立體認知。”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玲教授說。
在上海交通大學云南(大理)研究院,思政教師們變身“實習科考隊員”,在研究人員指導下,親手操作專業儀器采集不同深度的水樣,觀察浮游生物,學習解讀實時監測數據。科考船上,不同學段的教師現場集體備課,把帶著“洱海水汽”的真實案例融進思政課堂,探索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同研同訓的有效路徑。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