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特約通訊員 鄭竹君)“老師,我最近心情很低落……”暑假期間,云南省玉溪三中心理教師呂華接到一名平時開朗學生的求助電話。她未急于追問,而是用家常話語溫和引導,待學生情緒放松后,耐心傾聽并開導。
這只是玉溪市紅塔區校園心理健康工作的一個縮影。正是無數次這樣的成功干預,倒逼紅塔區思考:如何將防線再前移?答案是“防患于未然”,著力構建區域心理健康教育“防火墻”,全力守護稚嫩心靈。
為將防線延伸至“神經末梢”,紅塔區著力構建班級“心理委員”工作體系。暑假前夕,玉溪三中高二(7)班的心理委員孔一發現一名學生情緒異常。受過培訓的她敏銳察覺,主動陪伴安慰并陪同找到心理老師,幫其解開心結。在三中德育副校長楊芳看來,這些分布在各個班級的心理委員,如同防線最靈敏的“前哨”,他們常能第一時間捕捉同伴的情緒細微變化,讓許多不易被人察覺的求助信號,得以被看見和回應。
同時,紅塔區著力提升全員育心能力,打出“理論培訓+實戰演練”組合拳。一方面,通過《學生心理危機的識別與處理》等專題培訓,讓教師掌握科學方法;另一方面,組織學生心理危機事件實戰演練,確保班主任、心理教師、醫務等多部門的協同處置流程內化于心。
“這套組合拳讓我們在筑牢底線的同時,能更從容地將工作重心從‘危機干預’轉向‘危機預防’,去做學生心理韌性的‘播種者’。”玉溪三中教師呂華說。
自2022年起,紅塔區連續3年對全區小學五六年級、初中七年級、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展全覆蓋心理健康測評。通過測評預警的學生,會進入一個由班主任、心理委員、科任教師、家長共同組成的“關愛圈”。心理教師會對重點學生進行訪談把脈,制定“一生一案”進行輔導。對于需要更專業支持的學生,則會啟動轉介機制。
“我們打通了校內與校外的壁壘。”紅塔區教育體育局分管副局長王菊華介紹,“區教育體育局主動與衛健、公安及社會精神醫療機構等部門建立聯動機制。預防階段,整合專業力量進校園科普;預警階段,為需要轉介的學生開通綠色通道;干預階段,面對突發事件,家庭、學校、社會等力量信息共享、通力合作,形成協同育人合力,為學生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經過數年深耕,“紅塔心育”成效日益凸顯。2024年,在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抽測中,紅塔區心理健康監測數據呈現“一高兩低”的良好態勢:學生積極心理水平多維度高于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水平;而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檢出率則顯著低于各級平均水平。
數據的背后,是“紅塔心育”行動的持續走深走實。這份持之以恒的深耕,不僅為學生的精神世界撐起了晴空,其探索經驗也獲得省級層面的高度認可。2025年,《筑牢心理健康“防火墻”打造“紅塔心育”特色品牌》獲評云南省“向陽花學生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典型案例”。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