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林煥新)8月,北京理工大學空天科學與技術學院“航跡向蒼穹”實踐團前往文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活動中,實踐團成員在發射場現場觀看火箭發射,觀摩了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轉運,并調研了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的建設進展與產業生態。實踐團從當地居民處了解到,航天發射帶來的“流量經濟”使當地民宿收入不斷走高,航天研學、太空育種等“航天+”業態正重塑鄉村經濟結構。此外,當地產業發展也正從“追火箭”向“造火箭”轉型。
調研發現,文昌已形成“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三鏈協同的產業格局?;鸺湻矫妫袊教炜萍技瘓F與多家民營航天企業形成互補,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取得突破;衛星鏈領域,全國首個衛星超級工廠即將投產,實現“出廠即發射”的制造新模式;數據鏈建設上,航天超算中心每秒百億億次的算力支撐著大量遙感數據處理需求,國際衛星數據交易服務平臺將成為海南自貿港的衛星數據“保稅區”。
此次活動讓實踐團成員直觀感受到了航天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脈搏。實踐團成員董躍表示:“文昌的實踐印證了‘新質生產力’的強大動能,作為青年學子,我們將持續跟蹤航天技術轉化應用,助力鄉村振興與航天強國戰略同頻共振。”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