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超 記者 尹曉軍)“這次培訓打開了AI技術和鄉土文化創新推廣的思路,讓我對推廣家鄉文化有了新方向。”前不久,參加由甘肅省農業農村廳主辦,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大學聯合承辦的2025年甘肅省高素質農民專題培育鄉土文化能人培訓班后,天水市麥積區紅崖村業余劇團團長、秦腔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阮會明欣喜地說。
據介紹,本次培訓班吸納來自甘肅天水的50名“鄉土文化能人”,歷經天水和北京兩地,通過“傳統技藝+現代技術+實地實踐+交流觀摩”多元模式,提升了鄉土文化傳承與創新推廣能力。其間,部分學員攜秦腔、秦安小曲等非遺文藝,與古巴農產品加工與流通研修班學員深度互動。活動現場,秦腔選段高亢激昂,秦安小曲細膩婉轉,精彩表演贏得古巴學員的陣陣掌聲。“中國的民間藝術太有感染力了!”一位古巴農業領域研究人員贊嘆道。
據培訓班班主任李晨介紹,在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大學培訓期間,學校為學員們搭建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學習平臺,課程涵蓋畫扇、泥塑、掐絲琺瑯、風箏制作、民歌鑒賞、輕塑醒獅、宋錦珍珠畫等9個主題的特色傳統民間技藝;北京培訓期間,課程設置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鄉村振興與鄉土文化賦能鄉村建設展開,通過專題講座、分析研討等6個主題。其中,“AI工具助力鄉土文化推廣”課程深受學員喜愛,通過講授數字化軟件操作使用,使學員快速掌握AI圖片處理、視頻剪輯及新媒體平臺運營技巧,用新技術拓展文化傳播渠道,提升鄉土文化影響力。
“這次學習讓我明白,鄉土文化不僅要守好根,更要用新方法‘活’起來。”秦安縣學員李亞麗感慨地說,通過培訓,讓自己進一步明確了“文化能人”在鄉村發展中的使命擔當。
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培訓不僅提升了學員的文化自信與推廣能力,這些身懷技藝的鄉土能人,將以“新農人”姿態,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鄉村與外界的文化橋梁,著力繪就區域鄉土文化與農業發展協同推進的嶄新圖景。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