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陽錫葉 通訊員 曾歡歡)“從材料選型到緩沖系統調試,整個團隊在航天領域阻尼器應用上連續攻堅40余天。”今年9月,電磁-永磁組合型旋轉阻尼器成功研發,并在實驗室環境下實現對航天器高強度沖擊的高效緩沖,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博士生黨員楊文斌激動不已。這個由他擔任組長的“電磁阻尼創新黨小組”,正是該院研究生第一黨支部創新推行“雁陣式”黨小組工作法的生動縮影。
近日,記者走進湖南大學橋梁工程安全與韌性全國重點實驗室,見證了這個特色黨支部的日常工作場景。在實驗室黨建專欄前,5個科研攻堅黨小組的展板格外醒目……每個小組都配備院士導師或資深教授擔任指導老師,形成獨特的“雁陣”梯隊。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政清教授和其他4名資深教授是我們的‘頭雁’,16名博士生黨員是‘強雁’,17名碩士生黨員是‘群雁’?!?1歲的博士生、黨支部書記張吉仁介紹,黨小組聚焦橋梁安全領域“卡脖子”難題,依托橋梁工程安全與韌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協同攻關,有效解決了傳統研究生黨支部與科研團隊“機制錯位、功能脫節”等問題,“我們支部還設計了‘砼心筑先鋒’黨員積分管理,黨員先鋒崗、科研之星等,很好地激勵每個黨小組、每名黨員都成為科研攻關的尖刀班?!?nbsp;
近年來,該黨支部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新型阻尼研發黨小組在陳政清院士帶領下,攻克永磁電渦流阻尼世界性難題,成員陳謹林作為核心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排名第五);海上風力機風致振動與控制黨小組在國家杰青華旭剛教授指導下,研發超強臺風抑振技術,應用于珠海壁青灣風電場、浙江海鹽海上光伏工程等;大型橋梁高階渦振與控制黨小組在國家優青黃智文教授指導下,成員馬偉猛駐場“世界最難鐵路”川藏線,提出的極端環境對策被國家項目采納。
他們還創新“大思政課”場景,在川藏鐵路、北京冬奧會國家館等重大工程現場,以黨小組為單位開展“工程報國移動思政課”,實現場景化育人。年近八旬的陳政清院士如今又帶著“雁陣”探索將阻尼器“跨界破圈”用在國防領域,培養出黨小組年輕的“頭雁”張弘毅、封周權、王文熙等?!翱蒲袥]有捷徑可言?!彼麑谏磉叺膶W生們說,“就像電渦流阻尼技術,我們堅持了20年才突破技術瓶頸。現在你們年輕人接過了接力棒,更要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
“我們將繼續完善‘雁陣式’黨小組工作法,讓更多青年學子在科研報國中實現人生價值?!敝Р恐笇Ы處熑A旭剛教授表示。截至目前,該黨支部被評為湖南大學“樣板黨支部”,1人被評為全國高校研究生黨員標兵、2人被評為湖南省優秀大學生黨員,相關技術成果應用于200多個重大工程項目,真正實現了“小單元激活大作為”。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