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余闖)近日,以“藝智共生,以技融創”為主題的北京市朝陽區“AI+美育第一課”活動在充滿藝術與科技氣息的798·751園區舉辦。活動由朝陽區教育科學研究院、七九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聯合主辦,推動人工智能與美育深度融合,探索“科技+藝術”協同育人創新路徑。
朝陽區教科院院長李懷東表示,美育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題中之義,推動AI(人工智能)與美育融合是時代命題。未來,朝陽區將著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成長,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引擎,驅動美育從傳統的技能傳授向人機協同、激發創造的“藝智融創”模式轉型。
七九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文操表示,798、751藝術園區作為國家級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園區和工業旅游示范基地,一直秉承“文化+科技+教育”深度融合核心理念,將園區資源轉化為無邊界文化教育社區,助力青少年認知拓展和能力塑造。
名家講壇環節,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何梁深入探討“人工智能時代美育未來課堂”的形態演變,展示了AI拓展藝術創作邊界與想象的精彩案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鄒玲分享了美育如何從傳統課堂走向沉浸式、交互式全新維度的思考及有益嘗試,并從虛擬現實中的藝術創作視角,展示了技術如何為學生構建沉浸式藝術學習環境。
活動現場,朝陽區教科院美術教研員樊葦系統介紹了“融創課堂”學術品牌下區域層面AI智能藝術課程的開發思路與實踐成果。他認為,要從新的“師、生、機”三元教學模式重塑美育新課堂,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建構個性化學習模式,從“群體相似”迭代到“實時訂制”,促進教學價值塑造、個性化學習路徑搭建、學習方法迭代等。
來自北京中學、北京市第八十中學、中央美術學院附屬實驗學校、朝陽外國語學校、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望京學校等20余所學校的教師代表,集中展示了27項AI賦能美育的創新課例,覆蓋AI繪畫、微電影制作、3D樂音創演,以及非遺文化AR(增強現實)數字化、校園IP設計、二十四節氣服裝、動畫創編等多個領域。《染指未來:非遺藍染的AR數字化創變之旅》《掃“活”紫禁城:故宮文創冰箱貼AR數字展》《立體作業AI動態呈現》等作品,充分展現了朝陽區教師在AI與美育融合實踐中的探索深度與創新活力。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