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岑逸飛)10月14日上午,“文化遺產青少年人才孵化計劃”項目(Y-CRAFT Program)在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正式發布。
該項目由清華附中國際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和清華大學-故宮博物院文化遺產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清華故宮中心”)聯合發起,致力于培養具備文化自覺、國際理解力與創新能力的青少年文化傳承者與未來領軍人才。項目將以“文化傳承、國際視野、創新實踐”為核心理念,構建覆蓋小學至高中全學段的文化遺產教育體系,將文化遺產教育從普及興趣逐步導向學術深耕,系統性融入清華附中國際部(THIS)現有教學體系,從中國語言文化課程體系開始,逐步進入到其他學科課程中,實現分層遞進、循序漸進的培養目標。作為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在文化傳承領域的一次深度融合與范式創新,該項目也將為探索扎根中國、融通中外的創新教育模式提供載體。
“在人工智能時代為未來培養人才,要求我們回歸教育的根本,為學生儲備能夠抵達未來的能力。”清華附中校長、清華附中國際部校長方妍表示,清華附中歷來重視文化建設,該計劃為國際部文科體系增添了一門高質量課程,將成為該校國際部課程發展的重要標志。
據悉,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將為該項目提供權威學術資源、專家團隊、保護科學知識與實踐平臺。“清華大學建筑學院與清華附中國際部攜手啟動這一計劃,就是為了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文化認同的種子,讓文化遺產保護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自覺行動。”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程曉喜表示。
清華故宮中心辦公室主任、故宮博物院古建部資料研究組組長祝萌表示,故宮博物院一直在加強青少年教育工作,持續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開創這一項目是希望幫助學生們成為文化遺產的守護者和中華文化故事的講述者,用他們獨特的國際視角向世界傳遞中國文化遺產的魅力。
清華附中國際部11年級學生佟知霏是正在研發中的“乾隆花園數字化展覽”的參與者。她已從最初的學習興趣轉變為深層的個人承諾,自己也從文化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當代文化傳播的積極參與者。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