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楊子旭 王依婷)一項針對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調研顯示,行業隱私安全正面臨法律界定模糊、治理體系待完善、核心技術待突破三大核心挑戰,為產業健康發展敲響警鐘。近日,針對痛點問題,湖北大學相關技術團隊提出“法律+治理+技術”三維解決方案。
調研發現,當前智能網聯汽車隱私安全問題集中于三方面:在法律層面,現行法規對事故責任認定標準不清晰,數據權屬劃分及跨境數據流動監管存在明顯空白;在公共治理層面,數據邊界界定模糊導致企業易過度收集用戶信息,用戶難以區分個人隱私數據與公共數據,同時政府監管存在職責交叉、技術與資源儲備不足等問題;在技術層面,傳統加密算法易影響車輛運行性能,脫敏技術在復雜行車環境下效果欠佳,跨環節技術協同性差成為突出短板。
在湖北大學學生團隊提出的解決方案中,在法律維度,他們建議構建智能網聯汽車專項法律框架,明確數據所有權歸屬與車企主體責任,創新性引入“過錯推定”原則以降低用戶維權門檻,并強化跨境數據流動全流程監管;在公共治理維度,他們倡導建立數據分級授權模式,保障用戶對個人數據的知情權與控制權,同時推動構建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多方參與的協同監管體系;在技術維度,他們建議重點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集中攻關高性能加密、復雜場景脫敏等關鍵技術,破解技術瓶頸。
值得關注的是,該團隊已將技術方案落地轉化,成功研發“復雜場景下車牌和人臉敏感信息脫敏與恢復系統”。該系統可在保障用戶隱私安全的同時,滿足交通執法等場景的數據使用需求,實現“保護”與“應用”的精準平衡。目前,相關技術已斬獲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及軟件著作權。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