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通過Mind + 編程,我們不僅還原革命戰爭年代霍山的戰斗場景,還能用語文課本里學到的描寫手法給畫面配上解說詞!”當記者走進安徽省霍山縣衡山鎮西城中心學校的信息科技課堂時,學生楊夢成正在展示自己參與的“數字化家鄉”項目成果。
將紅色故事與編程代碼巧妙融合,幾何圖形構建的場景搭配著生動的文字解說,讓在場師生眼前一亮。這一幕,正是該校以科技為紐帶,打破學科壁壘、探索跨學科育人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霍山縣衡山鎮西城中心學校錨定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創新構建“基礎課程筑基、課后服務拓維、科技節日賦能”三位一體育人體系,積極探索跨學科融合的導師制引導自主探究、多學科教師協同指導的新路徑。
“過去教信息技術,多是單一講解編程技巧;現在不一樣了,我們要引導學生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該校信息科技教研組長范俊東拿著一份“校園環境數字化建模”項目教案介紹道。這份教案依據《2022版信息科技課程標準》設計,要求學生先運用數學知識測量校園建筑尺寸,再通過美術構圖設計建模方案,最后用信息科技編程實現3D建模,完成后還要用流暢的語言表達闡述設計理念。
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科邊界“活”起來了,學生們不再是孤立地學習知識點,而是化身“項目設計師”,在實踐中融會貫通多學科內容。
科技興趣班是該校跨學科“進階實驗室”。機器人教室里,學生們圍在組裝好的機器人旁,一邊調試機械臂,一邊討論編程邏輯;無人機訓練場上,孩子們拿著遙控器,根據空氣動力學知識調整飛行參數;創意編程班里,大家正結合數學算法和美術設計,開發“校園垃圾分類查詢”小程序……為了讓學生深度參與,興趣班推行“導師制”,教師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生團隊開發“防疫送貨機器人”時,遇到了機械·運動與編程銜接的難題。在導師的啟發下,他們查閱物理資料,了解機械原理,反復修改編程代碼,最終成功讓機器人實現自主避障、精準送貨,該項目還一路闖進了全國比賽。
如今,該校的機器人、創意編程、無人機等科技興趣班已覆蓋500余名學生,培育出一批愛思考、善創新的“小小發明家”,不少學生的作品在市級科技比賽中獲獎。2025年更有兩名學生代表中國赴韓國參加FIDA無人機足球世界杯。
自2024年起,該校連續舉辦兩屆校園科技節,設置科技繪畫、機器人挑戰賽、科學小論文評選等多個板塊,每個板塊都要求學生整合多學科知識。為了讓學生在科技節上充分發揮,學校還組織各學科教師協同指導:美術教師幫學生優化科技繪畫構圖,語文教師指導科學小論文的文字表達,科學教師為機器人挑戰賽提供理論支持。“科技節讓我們看到,各學科不是‘單打獨斗’,而是能形成育人合力。”科學教師楊紅感慨道。
“科技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跨學科融合是提升育人質量的必然選擇。”該校校長趙麗滿懷信心地說,“我們希望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理念深入每一位學生心中。”(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朱景如 趙麗 記者 王志鵬)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