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方夢宇)“我找到‘狼牙山五壯士’卡片啦!快去兌換紅色勛章!”“快來拍拍‘天宮號’卡片,我能說出它背后的故事!”在安徽省合肥市萬慈小學,課間十五分鐘,孩子們幾乎無人在教室。原來由學校教師自主研發的“思政拍拍卡”“紅色魔方”“重走長征路”“思政大富翁”等系列思政主題游戲已成為孩子們在校最期盼的活動時間,這些課間思政小游戲讓孩子們不僅能出汗,更能潤心。
記者看到,大課間時間,在紅色傳承板塊的“百年歷程跳格子”游戲前,圍滿了學校五年級的學生。只見他們兩隊對陣,走到每一個節點上都要說出該節點發生的歷史事件。“根本不需要刻意去背,玩著玩著就全部記住了。現在我終于知道‘皖南事變’后新四軍在江淮地區的發展歷程了,原來這些歷史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五(3)班學生李軒說。據悉,學校還特意邀請社區老黨員、退役軍人組成“紅色指導團”,讓革命故事成為游戲的“活背景”。
據悉,近年來,合肥市包河區破傳統思政課堂模式,鼓勵各校以學生興趣為切入點,將紅色故事、思政知識轉化為互動性強、趣味性足的游戲內容。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不僅提升了參與熱情,更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對紅色文化的理解,筑牢思想根基。
“這些思政小游戲選取的游戲形式符合學生年齡特征,更符合我們的育人初衷。”合肥市包河區教育體育局組織宣傳科科長王俊虎表示,萬慈小學的思政教育體系分為課上、課間、課外三大板塊,課上通過正常的思政教學,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課間通過一些思政小游戲,傳承并融入思政教育,引導學生走出教室,活動身體;課外通過家校協同育人,利用包河區的地域優勢,串聯名人館、科技館等資源進行思政研學,形成思政教育特色,“讓有形的思政課有意義,無形的思政課有意思”。
在萬慈小學的“思政心愿墻”上,學生們將參與游戲的感悟和對思政學習的期待寫在彩色卡片上。“我希望每周都能玩紅色游戲,聽爺爺們講革命故事”“以后我要主動幫鄰居奶奶倒垃圾,就像游戲里那樣”,一張張卡片承載著孩子們的成長感悟。校長王玲玲在巡視過程中不時駐足觀看,她介紹:“我們摒棄‘說教式’思政教育,通過游戲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實踐中提升。”
“思政小游戲的核心意義在于,將抽象的思政知識轉化為青少年可知可感的互動體驗,契合小學生具象化、游戲化的認知特點。”合肥市包河區教育體育局副局長張艷表示,目前合肥市包河區正逐步全區推廣諸如此類的思政小游戲形式,更通過培育思政教育“大團隊”、深入推進思政“大宣講”、充分挖潛思政教育資源等多種途徑,持續拓展中小學生思政教育陣地。通過寓教于樂、寓學于趣的方式讓中小學生感受、感知,進而建立對黨、國家、民族的感情,擦亮思政教育底色,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