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向薛峰 谷利梅 吳伊娜 記者 陽錫葉)“亂世存貞士,烽火立杏壇。同學們,我們要尋找源頭活水,勇擔時代使命,汲取奮進力量……”近日,在湖南科技學院第84個校慶日前夕,該校50余名師生代表赴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麥地村重走烽火校史路,通過鮮活生動的實踐活動,追尋先輩足跡,傳承校史精神。
“我們學校四遷其址,七易其冠,1944年因日寇鐵騎肆虐,為保存教育薪火,從道縣遷至此地,不僅堅持正常教學,還積極開展抗日宣傳,組織學生參與地方建設。”該校二級教授潘劍鋒以學校舊址麥地村黃家宗祠為講堂,向師生講述了先輩們如何在戰火中堅守教育事業的往事,介紹了從“湖南省立第七師范學校”到“湖南科技學院”的篳路藍縷。
80歲的特邀嘉賓黃志富老人告訴師生們,80年前,他的父親黃德昌先生,正是在這座作為臨時校舍的祠堂里,為“湖南省立第七師范學校”的學子們傳道授業。80年后,他的孫女黃俊芳——湖南科技學院英語師范專業的一名大四學生,即將踏上講臺,接過接力棒。這段特殊的家族傳承,成為校史的生動注腳。
“山河雖無恙,吾輩當自強!”鏗鏘的朗誦聲在祠堂前回響,學生們以青春之聲致敬先輩。當年“省立七師”師生們在油燈下誦讀的《采薇》《無衣》,如今化作了新時代青年薪火相傳、矢志報國的激昂誓言。師生們還齊聲唱響校歌《瀟湘之歌》,排成巨大的“80”字樣,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該校學生工作部負責人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舊址是最生動的課堂,這種創新實踐能打通紅色文化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來,湖南科技學院多措并舉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課”,充分利用豐富的本土紅色資源和校史資源優勢,推出“卓閱瀟湘”“瀟湘心語”等特色育人品牌,推動形成線上線下互通、校內校外聯動的思政教育新范式。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