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教育部教材局、陜西省教育廳、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指導,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主辦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以下簡稱“讀本”)和三科統編教材西部巡講活動在陜西延安舉辦。讀本和三科統編教材編寫專家、培訓專家,14個相關省份教育行政部門教材工作負責人,陜西讀本及三科任課教師等2000余人參加本次巡講活動。參訓教師直言:“很及時!很有用!”
一場鑄魂育人的初心之旅
開班式上,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表示,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是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充分反映了教材建設作為國家事權、體現黨和國家意志的鮮明特質。不折不扣落實好,是教材戰線必須抓好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新中國的搖籃,在這里開展巡講活動,既是將優質教育資源送到西部教育一線的務實舉措,更是以教材為載體傳承紅色血脈、以教育為紐帶凝聚民族力量的生動實踐。
此前,巡講活動已走進四川涼山、云南怒江、甘肅臨夏、青海西寧、內蒙古錫林郭勒、吉林延邊、西藏林芝、新疆喀什、貴州遵義,成為專項助力西部和民族地區用好國家統編教材的響亮品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和三科統編教材西部巡講總覽。教育部教材局供圖
活動現場公布的“成績單”令人振奮:巡講活動自2018年開展以來,累計現場培訓三科教師6000余人,線上培訓4.8萬余人,建立了一批手拉手幫扶對子和名師工作室,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讓統編教材使用要求真正“立”起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落”下去,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上來,為西部和民族地區用好國家統編教材提供了有力支撐和堅實保障。
“本次巡講活動對于提升延安教育教學水平、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延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嚴曉慧說,“延安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認真學習專家解讀,深刻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深刻領會三科統編材料的編寫意圖和價值導向,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一場傳經送寶的賦能之行
巡講活動針對一線教師教學需求,緊緊圍繞發揮教材的鑄魂育人作用、提升教師理論和實踐水平,設計了專家講座、說課評課、教學展示等多個環節。
在專題報告環節,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會長、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院務委員張宏志以“戰略視角中的中共百年奮斗歷程——中國共產黨戰略思維中的天時地利人和”為題,圍繞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深刻分析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條件下對天時、地利、人和的敏銳洞察和把握。
11個分會場同時開展專家講座,詳細介紹教材重難點和教材理念落地實施方法;教師現場授課和說課,學科專家現場進行深入細致的點評、指導……值得一提的是,在巡講啟動前,授課和說課教師已進行了3個月的備課和磨課,每節課均建立了由教材編寫和編輯專家、優秀教研員等組成的備課團隊,對每節課進行認真打磨,幫助備課教師更深入理解教材、改進教學設計。
延安市寶塔區第七中學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師甜利表示:“通過磨課,更加深刻理解教材內容的要義與內在邏輯,破解以往教學中對一些理論重點把握不準的困惑,為用好教材提供了清晰可行的路徑指引。”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總編輯馬嘉賓看來,這正是巡講活動堅持目標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的體現。“活動以‘讓更多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為目標,把帶著問題去、盯著需求幫、跟著實效走貫穿活動的全過程。”馬嘉賓說。
一場山海和鳴的同心樂章
北京東城與內蒙古通遼,江蘇南京與新疆喀什……民族地區教研“手拉手”結對代表分享的幫扶故事,是巡講活動推動優質教育資源跨越山海、深情傳遞的生動縮影。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陜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分別向延安捐贈精品圖書1萬冊。
為深入做好統編教材使用保障工作,教育部教材局在已有措施基礎上進行拓展提升,指導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單位啟動實施《民族地區中小學國家統編教材(含讀本)使用“固本培優”行動計劃(2025—2027年)》,將在未來三年,以西部巡講、“大篷車”巡回培訓、“種子”教師培養、教研“手拉手”、教研交流活動、定向支持幫扶、資源支持七大項目為支點,面向民族地區省份和部分西部地區省份,進一步構建多元化、精細化、立體化的幫扶體系。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扛牢政治責任,種好責任田,全面了解本地區教材使用的薄弱點,全程了解項目實施情況,全面加強統編教材使用各環節;項目實施單位要履行項目主體責任,做好行動派,加強調研,統籌實施,以取得實效為目標集約高效推進,用數智化手段實現廣泛共享;教師要發揮教材使用中的主導作用,當好播種者,提高站位、厚植情懷、提升能力,真正把外力轉化為內在實力。”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說。
巡講活動傳遞著知識,更播撒著希望。七年來,在教育部教材局指導下,各單位通力協作,提供了持續有效的教材使用支持和豐富有用的優質教育資源,共同見證了統編教材在西部和民族地區扎根生長,更見證了無數教育工作者為培育時代新人所付出的堅守與擔當,為西部和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注入了持續而深遠的力量。(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林煥新)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