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藝術創作展能迸發出怎樣的美育價值?日光潑灑出鎏金底色,縱橫電線如織線交錯,人與車穿梭其間,恰似在編織生活的網……在創作展大學生組作品展區,一幅《織日》吸引了不少觀者駐足。
“這幅畫采用水彩材料,讓市井日常從普通風景變成有溫度的生命織章,啟發大家對平凡之美的感知。”《織日》的作者、西華大學2023級美術學專業學生王莉莎分享創作初衷,“這次創作、展出經歷是對我的一次‘檢測’,既讓我沉淀、精進了技法,也讓我明白了‘為誰創作,為何表達’。”王莉莎說。
近日,由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首屆四川省高校美術書法創作展在成都舉行,王莉莎的作品是創作展的展出內容之一。
本次創作展以“書強國志向,繪屬韻華章”為主題,自征稿以來共收到來自高校師生及中小學教師投稿的美術書法作品2998件,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綜合畫種及書法、篆刻等多元形式,為四川全省師生提供了一場高水平的藝術展示平臺,成為一場生動的美育實踐大課堂。
“文聯系統代表著業界,教育系統代表著學界,這次創作展由兩方合作,讓高校師生既能了解行業所需,又能思考如何在藝術創作中汲取出美育的價值的深刻命題。”此次創作展高校組參賽教師、成都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教師譚睿說,“此次創作展提供了一個集中欣賞其他藝術風格的機會,讓我認識到藝術創作和美育不能‘閉門造車’,更要兼容并蓄,美美與共。”
據了解,此次創作展向全省師生免費開放,展覽期間僅天府新區共有全區68所中小學7000余名師生參與觀展。于他們而言,看展可謂是一堂生動美育實踐課。
“老師快看!‘火上’還烤得有蔬果!”在作品《彤云煨茶香》前,一位小男孩興奮地向老師描述著自己的發現。
“他口中的‘蔬果’,恰好呼應了我們正在進行的《中國繪畫的獨特意蘊》單元。我順勢帶學生們細看:畫中的果籃為何有意變形?墨色濃淡又如何塑造體積?我們比較實物、討論用筆……這一刻,課堂的圍墻被打破了,眼前的作品便是最生動的教材。”四川天府新區實驗中學美術教師嚴漁衡正是畫前的帶隊教師,這次帶領學生觀展的經歷打開了她的教學思路。
在中小學教師組里,一幅名為《文脈新象》的作品吸引了眾多目光。這幅油畫將厚重的紅與質樸的黃交織在一起,細看還有人物形象佇立其間,筆觸雖抽象,卻讓觀者直觀地感受到其中傳遞的積極情緒和蓬勃的生命力。
作為一場主要面向高校師生的創作展,為何設置了中小學教師的組別?
“組委會認為,我省大多數中小學美育學科教師畢業于省內高校美術、書法相關專業,他們的作品不僅是我省高校美育育人成果的表現,還能讓我們看到他們在具體的教學中對美育的理解。”成都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助理、藝術設計專業教師羅佳解釋了緣由。
“未來我要將自己的所學和所思融入課堂教學,通過藝術實踐,引導學生學會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用獨特的視角理解世界。”四川師大附中書院分校(成都十七中)美術教師徐瑞鋒是《文脈新象》的創作者,他興奮地表示。(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陳朝和 通訊員 張玥)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