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為響應國家“組團式”幫扶工作號召,濟南中學副校長董洪海、濟南三中副校長蓋新吉、濟南大學城實驗高中副校長郭福祥等三名校長,與來自山東師大附中、山東省實驗中學、濟南外國語學校的18名(分兩批)骨干教師組成的管理團隊,來到濟南市對口幫扶的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分赴當地積石中學、東鄉三中、永靖中學等3所學校進行對口幫扶。
作為濟南市第二批幫扶團隊選派的骨干教師,日前,山東師大附中幫扶教師梁坤和同事剛來到積石山縣,就聽到當地出租車司機對濟南教育幫扶成果的高度評價,夸起了“山東來的董校長”。
司機口中“山東來的董校長”,正是濟南選派到臨夏州積石山縣積石中學校長董洪海。自從他擔任積石中學校長以來,幫助學校構建了“任務驅動式早讀”“集體備課、聯合教研”“基于先學后教的互動式高效課堂”等教育教學模式,大力推行“用心教育”,推動先進教育教學制度在這里落地生根。
校長們帶來的“數智助研”理念,為當地儲備了海量的名師教學資源,并成功打通了與山東濟南課程資源庫的共享通道。不過,對于剛畢業的年輕老師來說,面對海量的名師教學視頻,如何取舍成了最大的難題。在臨夏州東鄉族自治縣東鄉三中,來自濟南三中的校長蓋新吉通過組織幫扶團隊教師與本校年輕教師結對子的模式,探索出一套師徒結對的幫扶制度。
該校年輕的物理教師高海磊就是這項制度的受益者之一。他坦言,剛入職時,如何備好課成了自己最大的難題,雖然經常加班研究教材,觀看網絡上的授課視頻,但效果并不理想。“在結對幫扶的優秀教師的幫助下,我逐漸適應了高中物理教學工作,平時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及時請教老師,老師也耐心地答疑解惑。”高海磊說。
與董洪海、蓋新吉一樣,來自濟南大學城實驗高中的郭福祥,接手了臨夏州永靖中學。郭福祥帶領團隊進行了近半年的深入調研實踐,設計并全面推行了具有永靖中學特色的教師素養提升模式,即圍繞教研抓手,通過濟南永靖兩地雙向互動,采取“幫扶校長導、幫扶教師帶、后方團隊幫、骨干跟崗學、線上互動研、教學資源享”等六項舉措,開展雙輪驅動促研、課堂變革提效、業務賽培賦能等三項變革,從各個維度全面提升教師素養。
得益于“組團式”幫扶工作的深入推進,一場針對教育的深刻變革正在臨夏州悄然進行。截至目前,濟南市教育局對口幫扶的臨夏州3所中學從基礎設施、學校管理到教育理念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進入了“快車道”,教研提升成果呈現出井噴之勢。
據悉,三年多來,濟南教育幫扶團隊依托濟南市相關優質教育資源,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3000余萬元用于改善學校基礎設施、辦學條件和師資培訓培養,組織濟南10余所高中結成對口幫扶交流學校,兩地開展線上線下送教送研送培課千余節。(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郭健)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