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題背景
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明確提出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教育教學的全要素過程。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將“教學評一體化”列為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要求各學科落實評價與教學的深度融合。而AI技術的不斷開發與實踐,大大提高了教學評一體化的進展。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體會二次函數的意義。
2.探究借助AI技術畫二次函數的圖像,通過改變函數的系數了解二次函數的性質,探究二次函數系數與圖像的關系。
3.能借助AI技術生成二次函數的圖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實施過程及創新
(一)AI賦能教師的教
1.情境導入
數學的核心素養是培養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通過網上搜索能抽象出拋物線的實際圖形,比如:彩虹、投球線、噴泉等實際圖形,插入PPT供上課引入。應用AI可在短時間內生成本節課需要的導入情境,比如投球的課件。
問題:小明在籃球場上投籃(見圖1),籃球的運動軌跡可以用二次函數模擬。已知籃球出手時的坐標為(0, 2)(以地面為x軸、出手點垂直方向為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籃球達到的最高點坐標為(3, 5)。
(1)求該二次函數的表達式。
(2)若籃筐中心坐標為(6,3.5),判斷此次投籃能否命中籃筐。

圖1
情境導入就是聯系數學與現實的最直接方式,情境導入真實、有趣、知識關聯性強是確定本節課目標的關鍵。所以,借助AI刪選導入情境是當前非??茖W的方式。
2. 課堂教學
(1)畫二次函數圖像:設計本節課的重點:畫二次函數圖像??梢越柚爸腔壑袊W教育平臺”的教學軟件進行教學,繪出相關圖像,讓學生觀察二次函數圖像的樣子,并通過變換不同的參數觀察圖像的變化,進而研究參數變化對圖像的影響。也可以在課堂上對DeepSeek等成熟AI大模型發出指令:生成二次函數圖像并演示參數a、b、c影響的HTML代碼,運行即可看到相關的動畫課件。
(2)探究函數性質:變換參數找到結論,教師向學生發問,觀察圖像或課件,請歸納出a、b、c的不同取值對圖像的影響。由于AI在動態圖像中給出了相當明確的對應關系,部分學生回答這個問題并不困難。若有學生尚有疑問,可以多次修改參數,直至達到大多數學生都能掌握。
(3)歸納二次函數的性質:教師請學生通過剛才的探究自行發現二次函數的圖像與什么有關系?小組合作討論歸納出結論。為了讓學生能直觀系統地掌握系數對圖像的影響,制作課件生成思維導圖或者知識表格,如下頁圖2、圖3。

圖2

圖3
AI自動將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按照教師提供的數據和思路生成思維導圖,或轉化為PPT,也可以篩選網上的優質資源,如智慧教育平臺的優質教案、獲獎的教學設計、PPT等。
(二) AI賦能學生的學
1.激發學習興趣。初中生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常通過提問、探索和實踐滿足求知欲。好的情境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比如,a的大小與二次函數圖像的開口大小有什么關系,這不是課標要求的,但好奇的學生對開口變化的規律發生興趣,他們可以通過DeepSeek等AI軟件不停演示,自主進行個性化的探索。這不僅能啟發學生的學生思維,還能延伸知識點,既掌握了AI的一些應用,也深刻理解了數學函數的本質,提高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2.突破個性化的重點、難點。班級制教學面對的是全體,有利于共同學習和合作探究,但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的發揮,引入AI學習可以改變這個現狀。AI能針對重難點提供講解視頻、典型例題,詳細解析分析難點,還可以逐步回答每個學生個性化的疑問,直至他們理解。教師在課堂上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把自己不懂的問題向成熟的AI大模型提問。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也可以提出有一定代表性的問題,比如看到拋物線開口大小的規律是多數學生的難點,就可以讓學生設計問題并向AI提問。
與AI一起進行課堂教學,相當于給學生安排了貼心的助教,每個學生都可以隨時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AI都會給予耐心而有針對性的回答,甚至給出相對應的練習。這彌補了班級制教學個性發展的局限性。比如,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以提問更深的問題。而在以往沒有AI時,這些學生往往會因提前理解而導致后半堂課無事可做。
3.提高學生數學素養。通過學習二次函數,掌握了學習其他函數的思想方法。AI是一扇窗戶,打開了學生探索數學世界和現實世界關系的大門,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把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抽象成數學模型,從復雜的問題中提取數學信息,再通過AI技術手段分析數學問題并得出結論,進而認識現實世界。通過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探索數學知識的求知欲,養成學習數學的學習體系,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三) AI賦能教學評價
評價主體應包括教師、學生、家長等。AI允許綜合運用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家長評價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方位考查。
1.強化教師的檢測能力。教師借助AI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作業的檢測,并能生成學情報告,幫助教師精準分析學生知識的薄弱區,進而有針對性地預設課堂。
AI批改作業能形成錯誤分布圖、成績分析圖、主客觀題的多維度分析等,并能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進行分析;AI可以分析一個班、一個年級,也可以分析某一個學生,精準地得出某個學生的薄弱環節;同時可以進行課后分析,也可以進行隨堂分析,可以幫助教師及時進行教學調整,讓教學更有效,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2.強化學生自我評價。通過與AI的互動式學習,通過不斷提問和做測試題,AI能生成某個學生的報告,對其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評價。通過對作業檢測的錯題類型、錯題數目的統計生成錯題報告,學生可以反思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和練習。
3.強化家校溝通。AI技術的不斷創新,為學生、學校、家庭的協同發展搭建了平臺。比如智慧教育平臺、安全教育平臺、微信群等客觀記錄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讓家長的閱讀體驗和對孩子的評價更加直接明了。
總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AI賦能教學評一體化將成為數學教學改革的重點方向之一。
(孫俊麗 作者單位系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第二中學校)
《人民教育》2025年第15-16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