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技術不斷升級迭代,產業集群化發展的態勢越發明顯,對高職院校的專業群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大幅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打造一批高水平實訓基地”,以及教育部啟動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和“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都在政策上很好地保障了高職院校按照“以群建院、以群建校”的方式開展專業群建設,并按照專業群建設的需要來統籌生產性實訓基地和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
在理順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和專業群建設之間邏輯關系的基礎上,筆者所在的重慶工商職業學院通過專業跨界、統籌管理、產教融合、輻射引領等措施,規避專業隔離、資源阻隔、交互隔絕的“形群而神散”的問題,促進綜合類基地體制改革、賦能虛擬仿真專業人才培養、推動區域虛擬仿真實訓發展,力求以共享型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為切入口,探索職業教育專業跨界建設路徑,發揮專業群的集群效應。
專業跨界,促進綜合類基地體制改革
首先,結合各專業優勢,按照“互聯網+”的思維,建立起“四環八輪”虛擬仿真實訓基地運行模型,通過“立德樹人、產品研發、教學應用、地方產業”的“四環”同向輪動,推進影視動畫、智慧文旅、物聯網應用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等專業群的8個虛擬仿真實訓中心跨界融合,促進基地發揮集群優勢,推動學校整體化和系統化改革。
其次,以“立德樹人”“虛仿產品研發”“虛仿教學應用”為線索,驅動“四環八輪”協同發展。一是發揮“思想政治教育虛擬仿真實訓中心”思政教育主陣地和課程思政引領者的職能,將“立德樹人”主任務貫穿于學校各專業群人才培養全過程;二是積極推動基地虛擬仿真產品研發,充分發揮物聯網應用技術國家級“雙高”專業群和影視動畫省級“雙高”專業群的技術優勢、各虛擬仿真實訓中心的內容研發能力以及校企合作單位的實力,輸出與重慶市地方產業和學校人才培養過程相適應的虛擬仿真產品;三是根據產業邏輯關系,結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要,打破各專業群間的壁壘,打造貫通基層院系和專業群的實訓基地,發揮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的集群效應,解決傳統實訓基地和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中的“三高三難”問題。
再其次,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全覆蓋,推進思政教育和課程思政服務于專業課程的人才培養,推進實訓課程和實訓教學項目整體化開發,推進教育教學和生產過程深度融合,推進實訓師資隊伍和實訓教學團隊系統化建設。
產教融合,賦能虛擬仿真專業人才培養
基地通過共建產業學院、共建行業企業標準、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引入企業真實任務等工作,進一步推動“1+1+N”產教融合合作模式落地,不斷提升學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不斷提升學生專業能力、實踐能力、跨界能力以及學校各工作室、實訓基地的生產能力,為虛擬仿真相關行業的發展、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賦能,進而助推區域經濟發展。
一是共建產業學院、職教集團等平臺,推進產教融合。學校與重慶市戰略新興支柱產業鏈頭部企業開展深度產教融合,建成省級數字創意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重慶工商—廣聯達”建設工程施工虛擬仿真教研訓平臺、“人才培養、技術服務、社會培訓”三位一體汽車零部件智能制造生產線和生產線數字孿生體等,將虛擬仿真一線市場需求和先進技術充分融入專業實踐教學中,從而真正促進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的內容生產與一線商業需求相對接。
二是建設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筑牢虛擬仿真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基地以學校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領域、數字媒體技術領域兩個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為抓手,建立起“校內教師+企業教師+客座教授”的結構化、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并與合作企業共建虛擬仿真技術相關工作室,運用各自建立的應用工具系統矩陣和商用標準體系,與企業合作開展資源共享、基地共建、師資互聘等工作。
三是引入企業真實任務,助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學校與多家企業共建“人才培養、學生校外實習基地、教師校外工作站、社會培訓”產學多維一體化平臺。借助虛擬仿真技術,師生共同完成了重慶市文旅項目“兩江四岸夜市開燈儀式”照明工程,有效提升了重慶市城市形象,并在真實項目中增強了學生的職業技能。此外,還以重慶市城建項目、合川紅色歷史建筑修復、智慧農業孿生數字模型等實際項目引入為載體,將新標準、新規范、新工藝、新技術引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輻射引領,推動區域虛擬仿真實訓發展
學校依托牽頭成立的重慶市終身學習學分銀行管理中心、重慶市社區教育服務指導中心、重慶市職業教育大數據應用研究院以及覆蓋重慶市所有區縣的開放大學辦學體系,積極發揮基地輻射和引領作用。
首先,立足重慶,深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承辦“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四川省教育廳2021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院校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工作推進會”,助力成渝地區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虛擬仿真實訓中心,與四川開放大學、成都開放大學成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開放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盟”;與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合作共建“紅巖文化室虛擬仿真展廳”;面向成渝開放大學、重慶市中小學及重慶社區教育學生、市民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四史教育”“復興之路體驗”等愛國主義教育。
其次,充分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建筑室內設計專業群虛擬仿真實訓中心建成重慶市市級新職業培訓示范項目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培訓基地、重慶市建筑產業現代化產業工人暨裝配式建筑等人才培訓基地,開發“數字裝飾”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開展400余人次的職業資格培訓與鑒定、崗位培訓。此外,基地廣泛開展學生實訓實習、“雙師”培養、職業培訓、科普教育以及社區教育等服務活動。
再其次,學校將以國家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培育項目為契機,繼續推動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進一步優化“虛實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和智能化實訓模式,創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一站式”實訓教學管理及資源共享平臺和“公共+專業+研創”的虛擬仿真實訓中心;開發優質虛擬仿真實訓資源,優化實訓教學場景和內容;打造虛擬仿真教師隊伍,構建高水平的管理和教學團隊;創新基地與產業協同發展的合作形式,形成產教融合命運共同體;發揮基地示范效應,立足重慶,深耕成渝,輻射全國,探索開放共享的運營機制,助力國家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發揮“群效應”。
(作者單位系重慶工商職業學院)
《中國教育報》2022年09月20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