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支持浙江建設示范區,為全國實現共同富裕先行探路。為推動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2021年4月,浙江省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優化調整,原下城和原拱墅兩區合并為新的拱墅區。拱墅區把教育作為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點領域,全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教育樣板。
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拱墅區成立了由區委書記和區長任雙組長的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聯系學校、組織教育調研、履行教育職責報告等制度,不斷完善黨對教育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全面推行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實現了公辦中小學全覆蓋;建立教育系統巡查制度,實施“陽光招生、陽光教學、陽光課堂、陽光服務”四項陽光行動。學校黨組織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嚴格執行“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開展“清廉學校”建設活動。
拱墅區構建“五育并舉”的育人體系。德育工作整合學科思政內容,統籌開展“四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開發“生命教育”“勞動教育”“運河文化”“紅色基因”等區本課程,打造“紅色思政”拱墅樣本。智育工作實施學生減負提質工程,聚焦課程、課堂、作業和評價四個關鍵環節,制定了加強教學管理、優化教學方式、完善作業設計、提升課程建設、完善質量監測五項舉措,形成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減負提質模式。體育工作建立“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形成日常參與、體質監測和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查機制。美育工作構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審美體驗+專項特長”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藝術興趣。勞育工作不斷豐富勞動實踐資源,在中小學試點配建木工、金工、家政等勞動實踐教室,培育一批省市勞動教育實踐示范基地,發展學生勞動素養。
實現優質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拱墅區對標共同富裕示范區教育任務,深入推進“家門口的好學校”高質量建設行動,實現優質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優化學校規劃布局,方便學生就近入學。拱墅區科學研判各區塊入學人口基數和發展趨勢,重新規劃教育服務區,確保新建配套中小學、幼兒園在功能布局上充分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拱墅區組織申報了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試點項目“優化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供給體系建設試點”,全區省等級幼兒園覆蓋率達到100%,優質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達95%,基本滿足“10分鐘就近入園”需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嚴格執行“公辦小學按學區招生,公辦初中按小學對口直升”政策,取消“擇校生”“借讀生”,嚴禁學校掐尖招生。
創建省級現代化學校,繼續提升辦學條件。拱墅區的省級標準化學校比例達到100%;中小學教學儀器配備全部達到或超過省定標準;電子白板、初中觸控一體機配備率均達到100%,實現萬兆光纖進校園、千兆光纖全覆蓋。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鞏固率、初升高比例均保持100%。
實施名校集團化建設計劃,建設家門口的好學校。在完成行政區劃調整之后,拱墅區共有學校(幼兒園)206所,縣域內存在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拱墅區實施名校引領計劃,由優質學校向新建學校輸出先進的辦學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課堂教學和優質的師資團隊,帶動新建學校高起點、高水平建設與發展。除此之外,拱墅區制定了名校培養計劃,在多法人學校章程的架構下撮合優質學校接管普通學校,推動中小學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實現優質資源全域覆蓋。
改造老舊學校,提升區域教育綜合實力。針對上世紀投入使用的學校,按照省現代化學校標準進行整體改造。2021年以來,全區投入財政資金約2.4億元,對127所學校進行了局部維修和升級改造。
關愛重點群體,提供優質教育資源
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進程中,一些特殊群體需重點幫扶。拱墅區全面推行本地戶籍學生與隨遷子女融合教育,實施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同城化待遇的政策。持有拱墅區居住證的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均可在學區內就近入學,并且在校內教育、參加活動、獎懲激勵、評優評先、綜合評價等方面與本地戶籍學生享受同等待遇。
拱墅區不斷完善學前到高中階段特殊教育服務體系:建立了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認定機制,安排適齡輕度殘疾兒童少年至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安排中、重度殘疾兒童少年至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對需要專人護理、不能到學校就讀的殘疾學生實施送教上門服務,使每個殘疾兒童少年都能接受適合的教育。到2025年,拱墅區將形成布局合理、學段銜接、普特協同、醫教結合、就近就便安置的十五年高水平特殊教育體系,實現隨班就讀學生滿5人的學校全部建成資源教室;持證殘疾兒童少年十五年基礎教育入學率超過95%,融合教育入學率超過50%;對特殊教育學校就讀、隨班就讀、送教上門和衛星班等3—18歲殘疾兒童少年實現醫教結合全覆蓋。
做好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和保障
聚焦教育發展的緊迫性問題、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拱墅區奮力打造全省教育最強區,為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拱墅教育樣本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戰略。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上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配置上優先滿足教育需要,高標準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能力,高水平構建現代教育發展體系。2021年以來,拱墅區累計投入財政性教育經費64.01億元,建成投用學校、幼兒園20所。“十四五”期間,拱墅區計劃新建學校68所,建成10個名校集團,實現“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全域覆蓋。
以數字化賦能教育現代化,打造高質量數字化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推廣智慧課堂和大數據精準教學,構建智能研修平臺,實現城鄉之間、學校之間課程教學資源共享。智慧課堂實現學生隨堂測驗、作業與考試等數據的實時采集以及學情分析;智能研修平臺集成協同備課、上課、評課、研訓等功能,精準診斷和分析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和短板,為教師提供個性化的教學能力改進建議。
優化梯級隊伍培養,強化人才優教。打通教師職業發展通道,建立“運河教學能手—運河教學標兵—運河教學名師—運河特級教師”四個梯級的教師培養模式。學科教師定期開展“運河賽課節”“有溫度的課堂”活動,以賽課評課的方式促進教師能力提升,促進不同層面教師的梯級成長;德育教師中,根據班主任教齡和專業管理能力,開展新銳班主任、優秀班主任、名班主任、特級班主任四個層次的評比,組織骨干班主任(輔導員)培訓和德育高端研修班,培養了一批有區域影響力的德育工作者。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
《中國教育報》2023年10月11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