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三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是由三一重工投資創辦的一所高等職業院校。近年來,學校瞄準三一重工建成的“燈塔工廠”(即代表當今全球制造業領域智能制造和數字化最高水平)對技術工人的需求,與企業和科研院所深度融合,通過“燈塔工廠”項目,深化校企合作,逐步探索了一條適應產業轉型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調專業,服務“三高四新”戰略
湖南三一工業職院辦學突出“三面向”,即面向智能制造業“燈塔工廠”創新型技術師人才需求、面向“燈塔工廠”試制科研需求、面向工程機械“燈塔工廠”現有產業工人的轉型需求,以解決“燈塔工廠”需求,助力湖南“三高四新”戰略。
湖南三一工業職院以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對職業技能人才需求缺口為突破口,重點研究以三一集團為代表的工程機械制造產業在實施“數智化、電動化、國際化”戰略后,“燈塔工廠”的生產模式對技術技能人才應具有綜合素質和技術能力的要求,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進一步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共同培育具有現代工匠精神的“燈塔工廠”技術師。
湖南三一工業職院專業群對接企業產業鏈,重構與優化專業群組群邏輯,形成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工程機械智能物流、工程機械智能網聯技術等五大專業群。創建產教融合專業群“九鏈對接”,即學校的專業設置對接企業服務的產業,專業開設的課程體系對接企業崗位發展技術體系,課程內容對接企業的生產項目,教學時間安排對接企業的生產計劃,實踐教學資源對接企業的生產資源,學校“雙師”對接企業人力資源,研發創新鏈對接科研雙創體系,校園文化對接企業文化,績效管控鏈對接質量保障體系。校企深度融合的實踐使專業適應性大大提升,服務能力不斷提高。
建體系,助力創建產教融合型企業
湖南三一工業職院與三一集團、湖南大學聯合成立“燈塔工廠”人才培養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和專家委員會,“三主體”協同共建“燈塔工廠”創新型技術師培養體系。共同建立健全“燈塔工廠”人才能力模型、人才培養管理運行機制、人才培養評價畫像機制;制定《“燈塔工廠”創新型技術師培養實施方案》,開設校企合作定向班,培養“燈塔工廠”創新型技術師人才。創建“雙師—工程師—科研大師”的“三師”教學團隊,營造“學校實訓基地—企業‘燈塔工廠’—高校研究院所”的“三地”實踐能力培養環境,共建智能制造院士工作站、智能制造產學研基地,形成產、教、研穩固的共同體關系。
對標三一重工的“燈塔工廠”,校企共同完成對基地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湖南三一工業職院校內建成的數智化實訓基地宛如縮小版的“燈塔工廠”,其可視化大屏包含車間概覽、燈塔實景、智能看板、設備駕駛艙四大板塊,運用數字孿生、機器視覺、AI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對實訓基地的全域透明化、智能化管理?;丶仁菍W生實訓場地,又是三一集團培訓員工機器人操作技術場地。
近年來,學校利用三一集團資源優勢,打造產業學院。通過讓學生進入生產基地頂崗實訓、企業捐贈實訓設備、校企聯合開發實訓教具、學校自投設備等方式,實現實訓設備與崗位設備接軌,實訓項目與崗位項目同步、實訓環境與崗位環境同景,為學生提供真實項目的實訓。
依托企業和科研院所資源,共同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立了一支穩定的由三一企業高級工程師組成的有豐富實訓經驗的兼職教師隊伍。依托三一集團平臺及優秀人才資源,建立了教師崗導師和企業崗導師“雙導師”模式,通過教師工程化、工程師上講臺,設立“固定崗+彈性崗”促進校企師資雙向流動。
強質量,校企共同培育高素質技術師
三一集團未來規劃建設的45座“燈塔工廠”需要培養大量具備數字化架構及數字化制造的基本技能的高素質技術師,怎么辦?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對標工廠崗位優化和升級教學標準,調整課程目標,整合傳統課程,有針對性地增設數字孿生技術、燈塔工廠導論、人工智能技術、機器視覺技術等新課程。近幾年,校企共同開設了54個定向培養班,遵循能力遞進的教育教學規律,實施“駕考式”教學方法的改革,建立“訓練—歷練—淬練”三階段過關式螺旋進階教學模式,提高“燈塔工廠”創新型技術師實踐能力,并根據課程內容制定“駕考式”考核標準近千個。
近4年,校企合作開設的各種訂單班已經培育了2000余名新型產業工人。所培養學生呈現“三高一強”特點,即學生技能水平高、學生就業質量高、學生就業薪酬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強。訂單班畢業生100%高質量就業,受到用人單位好評。
(曾誼暉 伍建橋)
《中國教育報》2023年10月28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