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約通訊員 莫青)日前,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龍泰小學三年級開展無紙筆教學反饋測試。教師動態收集、整理、分析測評數據,了解學生學習特征,評估學生優勢潛能,發現每名學生所需要的學習支持和發展路徑。
近年來,西寧市城中區推動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以“讀數據、研數據、用數據”驅動教學范式變革,展開了一系列教育數字化轉型研究活動,探索構建新型教學生態,助力教學結構變革、再造教學流程。
龍泰小學教導主任冶秀芳表示,“讀數據”可以精準了解學科教學存在的共性和個性問題,“研數據”可以對學科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優勢、發展潛力和問題原因有深入認識,“用數據”讓學校的教學計劃、研訓計劃有了決策依據。
為了精準把握全區學情,西寧市城中區打造“閱卷系統項目”,把教師課前、課中、課后的學情分析評價與學生單項監測數據、期末檢測數據銜接融通,讓大數據為學情畫像,引導教師對學情進行動態研究,由一次性的分析轉向持續多次的分析,從而實現由經驗教學向精準教學轉化,由經驗管理向數據管理轉化,由一體化學習向個性化學習轉化。
城中區充分利用常態化錄播和精品錄播的教師教學行為分析及學生學情分析系統,幫助教師精準掌握學情,在實現精準施教的同時,通過教師行為分析系統數據進行自我教學反思,實現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近期,南川西路小學舉行主題為“‘智課’驅動精準教學 數據賦能智慧教研”的研討活動,該校教師陳慧卿分享了自己運用教育信息化系統研磨《挑山工》一課的經歷,對比解讀兩次執教課例生成的課堂觀察分析報告數據,對教學設計及實施效果進行科學反思,“是一次數據驅動教學變革的成長歷程”。
此外,城中區還將大數據應用到心理健康、體質健康、智慧音樂、智慧閱讀等各方面。比如,水井巷小學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采集學生心理健康大數據,由專家團隊研究形成班級具體學情。
“城中區積極運用大數據分析診斷,數據的支撐使得教學更加高效化和精準化,在教和學兩端都大大提高了效率。”城中區教育局副局長劉靜茹說。
《中國教育報》2023年11月23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