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贛州職業技術學院扎根贛南紅色沃土,以服務地方發展為己任,堅持以教促產、以產助教,不斷延伸教育鏈、服務產業鏈、支撐供應鏈、打造人才鏈、提升價值鏈,加快形成產教良性互動、校企優勢互補的產教深度融合發展格局,持續優化人力資源供給結構。
面對現代畜牧產業飛速發展呈現出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等新特點,學校主動對接產業發展,積極適應產業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新要求,構建多元化協同合作機制,根據畜牧產業崗位標準重構中高職課程體系,共建了資源共享平臺與虛擬仿真教學資源為實踐教學體系提供支撐,打造了結構化教學團隊,創新了“一體設計、多元協同、四階遞進”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對接產業鏈需求,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學校精準對接畜牧產業鏈中畜牧生產與技術管理等復合崗位,樹立“崗位驅動、一體融合、分層進階”的育人理念,職業院校之間、校企之間深度一體化融合,分層次確立中高職培養目標。中職培養畜牧一線生產技術人才,高職培養畜牧生產管理人才,實現中高職進階式目標定位。聚焦畜牧一線生產與生產管理兩類崗位不同的人才職業特點,職業素養與技能培訓并重,確定教學內容,依據中高職特點制定一體化貫通式人才培養方案。
構建“四階遞進”培養模式,創新培養拔尖技術人才。學校根據中高職不同培養階段對職業能力培養的側重點和人才培養規格及目標定位的不同,按照分層遞進、梯度推進的總體思路,將中職和高職兩個階段的學習按職業崗位特質分為“飼養員—繁殖員—防疫員—育種師(配方師/獸醫師)”四段。根據畜牧行業對防疫的特殊性要求,實施“雙輪動”實訓,即虛擬仿真實訓與實踐操作實訓輪動、校內基地實訓與企業基地實訓輪動。通過“雙輪驅動—四階遞進”教學,解決了畜牧獸醫專業強化實踐教學的需求,同時可達到中職生提升實踐操作水平、高職生提升技術管理能力的目的,使校企合作真正做到了無縫對接、良性循環。
基于學生成長規律,構筑多元協同育人機制。根據學生成長規律,學校在高職階段著重以畜牧獸醫專業為基礎,打造含畜牧獸醫、動物檢疫與防疫、寵物醫療技術、動物營養與飼料等專業的畜牧獸醫專業群。中職學生升入高職后,可根據個人發展方向選擇適宜的專業,增強學生依據個人情況選擇專業的自主性,提升個性化人才培養效果。同時,為進一步強化產教融合、推進科教融匯,由學校牽頭,組建贛州農業學校、贛州東進農牧有限公司、贛州安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業和職業院校聯合參加的“命運共同體”,建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設立多元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發揮各方優勢,深度開展四元全方位合作,將學校教育鏈、人才鏈與地方產業鏈、創新鏈緊密對接,建成教科研一體化協同育人平臺,建立多方合作聯動機制,讓參與各方能夠相互對話、共建共享、責任共擔,構筑同頻共振命運共同體,推動產教科深度融合。
打造“牧心贛南”教學團隊,強化結構化“雙師”隊伍建設。學校組建了由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青年教師、企業專家等組成的教學創新團隊,中高職教師、企業專家共同參與,實施“以德執教、依法執教”的師風教風鑄魂工程,強化“牧心贛南、畜力贛州”意識培養,實施“一體化雙師”素質提升工程,全面提升一體化教學能力、科研能力、推廣服務能力。通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強化中高職一體化貫通培養模式創新,有效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學生的知識基礎、動手能力、職業素養得到全面增強,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企業普遍評價“贛州職院培養的學生技術好、肯吃苦、留得住”。
在畜牧人才培養進程中,贛州職院根據現代畜牧產業發展需求與職業崗位能力需求不同,建立課程體系,因材施教,強化不同階段學生知識、技能、職業素養培養,全面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取得豐碩成果,為飛速發展的畜牧產業提供了重要的智力與人才支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與贛州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吳輝生系贛州職業技術學院動物科學系主任、張文穎系贛州開放大學教師。本文系2020年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畜牧獸醫專業‘五雙五新’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JXJG-20-120-1]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4年01月09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