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數字教育大會特別報道
1月30日,在2024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全球數字教育發展趨勢與指數評價”平行會議上,各種觀點交鋒,氣氛十分熱烈。
數字教育未來發展趨勢有哪些?當前世界范圍內有哪些數字教育發展的創新實踐?未來的數字教育評價機制如何發展?與會國內外嘉賓圍繞數字教育監測評價的理論、實踐方案與典型應用進行了交流研討。
數字化背景重塑教育生態
數字教育將給人文社科類高等教育帶來哪些變化?“一方面,教育供給方式轉變,知識成為互聯的數據;另一方面,教育實現形式轉變,平臺成為教育場景。”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理事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姜鋒從教育、知識、服務的視角分析了大學的時代特征。
在未來的數字教育中,學習者的主體地位更加顯著。韓國釜山鶴草小學數字素養高級教師樸珉宇詳細介紹了當前韓國通過使用Edutech工具加強個性化學習的案例。“我們通過運用國際聯合英語課、元數據平臺人工智能工具、基于數字技術的傳播者等方式提高學生的數字素養。”
芬蘭于韋斯屈萊大學高級研究員克里斯托夫·費尼維西則把目光投向跨學科學習。“STEM教育或許能讓我們更好地認識學習不局限于單一學科,更重要的是一種全方位評估。”他表示,希望能打造一個有吸引力的生態系統,關注數字學習以應對未來挑戰。
數字技術賦能教育成為全球共識,但還需真正達到應用效果。“從全球范圍內來看,能夠獨立自主收集信息解決問題是我們希望青少年能夠達到的數字技術使用層級。”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專家塞巴斯蒂安·梅爾重點分析了阻礙技術在教學活動中得到應用的主要因素,以及建立國際終身學習研究所的現實意義。
數字教育評價的中國實踐
建強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是中國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關鍵一招,也為全球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行路徑。
近年來,國際社會對數字教育評價的關注日漸升溫。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數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曹培杰看來,深化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應用標準研究,樹立標準、引領示范至關重要。曹培杰介紹,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數字教育研究所研制了包括廣泛聯結、創新應用、機制保障、素養提升等4個一級維度、12個二級維度和29個觀測點的平臺應用標準體系,充分發揮評價引領、典型引路作用,推動實現教育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
“區域智慧教育發展的監測和評價,不能就技術論技術、就場景論場景,而是要將數據鏈條融合嵌入教育發展特別是督導評估的全過程,驅動優質教育資源更好地普惠城鄉。”浙江省溫州市委教育工委書記,溫州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鄭煥東分享了溫州智慧教育發展監測與評價的探索和實踐。
澳門理工大學校長嚴肇基表示,高校也在不斷探索構建全面和深入的數字教育評價體系。“我們在教師數字意識培養、學習管理系統建設、包括VR和AR技術在內的教育技術應用以及學習分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嚴肇基說。
未來全球數字教育評價何處去
“未來已來”是與會嘉賓提及和探討的一個高頻詞。
面向未來,數字教育評價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并存。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評價的理念、內容和方法也需要與時俱進。而面對全球范圍內數字教育發展差異較大,如何建立具有普適性和可操作性的評價體系,也是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
“要以學習者的最大利益為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教育監測報告》編寫組高級政策分析師安娜·達迪奧從教育公平、教育質量與效率角度深刻分析了教育技術在現實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要注意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的擴展性、公平性、持續性和適切性;應關注學習成果,而不是數字輸入;數字技術不應取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應成為人與人之間互動的補充。
“不僅要關注孩子能否把題目做對,更要關注孩子是如何把題目做對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教育與技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強調學習過程的重要性,他認為,教育應側重培養學生完成高技術含量、非常規任務的能力,今后的評估標準應從學業表現、心理健康、參與度、適應力、同伴關系、學習生活平衡、物質文化、開放性這8個方面入手。
本報上海1月30日電
《中國教育報》2024年01月31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