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教育家精神·區域
弘揚教育家精神,是新時代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然要求。在區域層面,如何將教育家精神融入到教師培養培訓工作中?區域周刊特開設“弘揚教育家精神·區域”欄目,邀請學者、行政管理者建言獻策,敬請關注。
——編者
第三十九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教師,強調要從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態度、仁愛之心、弘道追求六個方面“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建設發展新時代教師隊伍的精神引領,是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信念支撐。
重慶市永川區高度關注教師隊伍建設,從區域教育發展實際出發,確立了以區域弘揚“教育家精神”為著力點的“人才振興—組織振興—生態振興—教育振興”的鏈式區域教育發展思路,開啟了區域弘揚教育家精神的“一學、二樹、三行動”實踐。
一學:
聚焦內涵,提升精神追求
聚焦教育家精神內涵,永川區實施了“內外兼修”的教育學習。
結合黨建,區委教育工委開展多種形式的專題調研,深入研究區域教師的精神成長,探索學習弘揚“教育家精神”的有效路徑。黨工委書記帶頭上黨課,宣講教育家精神,將“教育家精神”納入全系統主題黨日學習活動內容,召開各級黨員大會和教師大會,為區域教師潤心啟智。同時,借助區教委公眾號,開啟“校長夜校”宣講頻道,面向全區教師和老百姓談教育、話師道、傳精神。借助區域內部雜志《永川教育》,開辦“教師心聲·感悟”專題欄目,登載廣大教師的學習思考和工作案例,宣傳教師們的教育情懷和價值追求。
區教委的大力倡導,得到了各級各類學校的積極響應,紛紛開展“百校夜課”“教師講壇”等教育家精神專題學習活動。永川中學舉辦“以文化人”教師論壇,學習、內化和傳播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北山中學開展“我心中的教育家”讀書分享專題活動,交流在學習中體味的教育家精神價值;萱花中學開展“人人講黨課”主題活動,涵養師者信念、品格、態度和境界;興龍湖小學組織“書畫話”展演,書寫、描繪、演講教育家精神。
教育學習活動提升了教師們的精神追求,“教育家精神”在永川區落地為具有區域特色的四種精神:以忠誠和報國為核心的“兼善天下利濟蒼生”精神,以研究和進取為核心的“一輩子學做老師”精神,以奉獻和踏實為核心的“俯首甘為孺子牛”精神,以樸素和堅守為核心的“鄉村螺絲釘”精神。四種精神融會貫通,激勵引領教師們把教育家精神根植于心,找到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
二樹:
樹立榜樣,彰顯區域精神
永川區以教育家精神為導向,建立校、區、市三級聯動的“金字塔式”教師培養體系。依托市級英才·名家名師、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學科名師、骨干教師的引領,發現和培養區域優秀教師,將他們樹立為區域“教育家”榜樣,分批、分層、分步驟弘揚教育家精神。
首先是弘揚彰顯價值觀念,讓正能量、大格局和高信念成為教師們的精神支柱和歸屬;其次是身體力行傳道授業,讓潛心學習專心研究、事無巨細精心躬行成為教師面對事業的常態;最后是鍛造人格堅定信仰。這三個階段從理解到產生內化、從接受到成為信仰,漸次推進,知行合一,締造幸福校園、和諧家園、美好田園三合一的永川式“三園”精神內核。
區教委統籌全區學校,從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態度、仁愛之心、弘道追求六個方面,通過組織提名推薦和學校自主推薦,評選出優秀教師組建“身邊的榜樣”人才資源庫,面向全區學校開展“點餐式”巡回服務系列活動。各學校結合自身的“短、薄、弱”與發展需求,進行線上“點餐”,區教委根據學校需求在資源庫中選擇并安排合適的優秀教師上門指導、服務。迄今為止,已經有60所學校下單“點餐”。
在28名巡回服務的“榜樣”中,有學高身正、被學生們“親其師,信其道;敬其師,效其行”的張家輝;有28年堅守教育初心、曾身患癌癥卻毅然沖鋒在課堂一線的楊興莉;有30年如一日、以校為家以愛育愛的金牌老師劉利……這些鮮活的案例,充分展示了新時代教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一位位普通平凡的好教師,以自己的教育故事和奮斗經歷,詮釋了普通教師與“教育家精神”的美好結合。
三行動:
知行合一,高擎“五心”紅旗
區域弘揚教育家精神,關鍵在于實干,重要的就是行動。永川區大力實施“五心”行動,高揚“五心”紅旗。
一是秉持育人“初心”。加強黨建,倡導廣大教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樹立遠大教育理想,錘煉健全教育人格。強化組織支撐,優化崗位職責職能,促進資源均衡配置,推動城鄉一體化的集團學校建設。激活教育初心,借助“學習強國”“智慧教育”等平臺,開展“萬人黨員冬日訓”“百名校長薦好書”等活動,輻射帶動教師精神整體向好向上。
二是培育誠摯“愛心”。培育教師對教育事業之愛和深厚的教育情懷、正直的教育操守、堅定的教育追求、廣闊的教育格局,致力推動區域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永川區旗幟鮮明地開展“弘揚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師德師風巡回宣講、“永川好老師”演講比賽、藝術節展演、閱讀之星等活動,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
三是潛心練就“慧心”。倡導和引領廣大教師堅持潛心鉆研,培慧增智。注重“夯基”和“育種”,組織實施國家級、市級、區級、片區以及校本五級培訓。針對教育熱點、重點、難點,著力開展作業設計、延時服務、思政一體化等專項問題研究。關注教師專業發展,舉行“棠城杯”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中小學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等活動。
四是攜手共進“齊心”。整體推進教育家精神引領的教師隊伍建設,建構多樣態的學習研究共同體,實現價值觀共情、教育資源共享、發展機制共創、名師隊伍共建。內引外聯建構五類共同體:地域文化互補的成渝經濟雙城圈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共同體,尋求智力支持的“高校+教研員+一線教師”三聯三動教育研究共同體,城鄉學校18個幼小中教育集團共同體,城鄉教師青藍共長的22個名師工作室共同體,學科名師、特級教師、骨干教師群星組團的課堂教學研究共同體。五類共同體可有效突破農村發展困囿,打破校際互助壁壘,補齊城鄉失衡差距。
五是樹立前行“信心”。教育家精神的養成是對教師靈魂的鍛造,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墨守成規。永川區看到了數字化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大力開展全員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開創智慧教育平臺,舉辦精品課遴選、作業設計競賽、“棠城杯”基本功競賽等活動,充實數智資源,為教師發展提供智力資源保障,樹立前行的信心。
(作者中意系中共重慶市永川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李雪梅系重慶市永川區教師進修學校辦公室主任)
《中國教育報》2024年02月04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