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任朝霞)深入社區開展數字化科普,開展一項數字文化體驗,為家鄉繪制一張數字畫卷……剛過去的這個寒假,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面向全校學生開展“數字賦能 共建共享”寒假實踐活動,青年學子們用專業知識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數字生活”實踐之旅。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通過數字感受中國進出口貿易的變化。”寒假里,在上海市嘉定區江橋的托管班,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人工智能專業學生吳一凡和團隊成員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的數字啟蒙課。
該團隊成員分頭前往中小學開展數字啟蒙課程宣講,輻射500余名中小學生。學校人工智能專業、大數據專業學生嚴珅、馬思文、顏琳瑄、梁瑞欣等走進周邊社區,為孩子們帶來“數字啟蒙課程:計算機歷史”互動課堂。
“團隊成員精心準備教案,通過精確的數字、熟悉的案例、生動的視頻,將上海從‘鋼鐵都市’到‘城市綠洲’、從‘談天色變’到‘碧水藍天’的變化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小朋友們,幫助他們充分了解數字技術賦能城市綠色發展的重要意義。”團隊成員代翊群說。
大學生們還開展了一系列數字助老活動,幫助老人提升數字技能。
“奶奶,您看,點這個按鈕,我們就可以視頻聊天了!”在貴州的家中,寒假返鄉的學生楊霖正耐心地教奶奶使用智能手機。她不僅教會了奶奶用微信聊天、支付,還細心地提醒她如何防范網絡詐騙。同在貴州的學生鄭穎則為家中老人繪制了一份微信聊天操作指南,用圖文并茂的方式一步步展現了微信聊天的使用方法。
“如何利用專業所學,為家鄉的數字農村建設貢獻一份力量”也是大學生們寒假實踐的重要內容。
學生黃朝蓁用數字工具繪制了一幅展現家鄉廣西農業生產成果的畫卷;學生許淑婷則從數字化企業、數字化商業以及鄉村數字化管理等方面入手挖掘數據,為家鄉云南繪制了一張數字化發展版圖,展示家鄉數字化發展的新成就。
隴西臘肉、安慶黃梅戲、喀什土陶、天津楊柳青年畫……在“人間煙火最家鄉”微實踐活動中,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子紛紛錄制視頻推介各具特色的“家鄉好物”,用實際行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助力家鄉發展的使命擔當。
《中國教育報》2024年02月28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