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加強治理體育類校外培訓,北京市體育局、北京市教委發布《北京市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明確規定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與體育中考掛鉤,不得以任何形式開設學科類課程內容。這為引導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堅持“健康第一”導向,提高培訓質量劃定了清晰的標準。各類校外體育培訓機構應在對標提質上下功夫。
2021年,《北京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方案》印發,增加了體育的過程性考核,分值由40分增加至70分。受“雙減”政策和北京市中考改革方案影響,體育類校外培訓熱度高漲。遺憾的是,一些培訓機構一味迎合家長的焦慮情緒,追逐體育考試分數,謀取高額經濟利益,加重了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和家長的經濟負擔。亂象叢生的體育類校外培訓,違背了“雙減”政策和北京市中考改革的初心,更偏離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標準》的出臺為體育類校外培訓的經營發展明確了方向標。培訓機構應堅持“健康第一”導向,抵制應試體育思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體育精神融入體育類校外培訓全過程,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強體質健康、提升運動技能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具體培訓中,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應考慮不同體育項目的特點,遵循不同年齡段兒童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科學制定培訓計劃。《標準》還要求,體育類校外培訓時間不得和當地中小學校教學時間相沖突,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這是以保護學生身心健康為基本出發點,應該成為體育類校外培訓的基本共識。校外培訓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類型,對校內教育起到重要的補充作用。從長遠來看,在培訓質量上立得住,讓學生體質健康真正獲益,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才能贏得自身的長遠發展。
目前,《標準》還處于試行階段,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具體而言,第一,建立完善政府主導、多元主體治理的監管機制。在政府主導下,建立政府、市場與社會多元共治的路徑,促進體育類校外培訓市場形成良好生態。第二,全力加大執法力度,提升執法效能,強化日常監管,嚴厲查處違法違規培訓行為。嚴格監控培訓機構虛假廣告宣傳、使用不符合標準的設備器材等,健全行業準入和教練員資歷標準。嚴格禁止體育類校外培訓開展學科類培訓。第三,加強政策宣傳,幫助廣大家長理解《標準》的精神。體育培訓的目的不是應試和分數,而是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真正實現在體育運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從一定意義上看,提高家長的認知水平,引導學生和家長理性選擇體育類校外培訓,有利于從源頭上消除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的應試取向。
《標準》的出臺不僅是深入貫徹落實“雙減”政策關于校外培訓治理的要求,更是完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監管政策的有力舉措。這將為廣大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值得期待。
(作者系首都師范大學中小學生校外教育研究院院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04月16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