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力資源服務微專業”在西南政法大學正式開班。我國高校的微專業是近年來高等教育領域的一項改革創新,主要是為了適應快速變化的職業市場和技術發展需求。微專業的概念源于美國的微學位和納米學位,旨在為不同專業的學生提供針對性強、時間短、靈活性高的學習路徑。
就拿美國的微學位來說,可以為學習者提供特定行業技能的快速培訓。這種教育模式隨著在線教育平臺的發展而逐漸流行。在線教育平臺跟傳統高校合作提供專業課程和專業證書,使學生學習更加靈活。微學位的發展往往直接對接最新的行業和職業需求,課程內容具有實用性和前瞻性。許多微學位課程既提供證書,也可以轉化為大學學分,這為微學位的修讀和傳統專業學習之間架構了暢通的橋梁。而且相較于傳統的大學學位,微學位需要學習者付出的金錢成本和時間成本都更低。因此,微學位陸續成為很多國家高等教育探索的方向,其共同點在于緊跟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強化與行業的合作,提供靈活、職業導向的課程。
在我國,微專業的興起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主性。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高校有不少學生未能就讀于自己真正喜歡的專業,在專業學習上存在被動應付的問題。微專業并不需要嚴格的考錄程序,學生可以主動選擇自己喜歡的微專業。不少學生在選擇微專業之后,學習的勁頭甚至超過了本專業。前沿性、跨學科、多元化的知識體系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微專業課程能夠以在線教育的形式提供,更少受到學習時間和空間的約束,有助于學生更快地適應職業市場新需求,增強就業競爭力,同時也便于面向社會需求開展各種繼續教育和遠程學習。
近年來,微專業逐漸在我國高校流行,成為我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一項重要探索。目前,我國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但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的銜接不夠緊密,傳統的專業人才培養難以有效滿足科技前沿技術發展的需要。為了更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我國不少高校在一些新興行業產業和技術領域探索開設微專業,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區塊鏈技術、商業分析等,使學生能夠在特定領域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和行業從業能力,受到了學生和用人單位的歡迎。
微專業的發展也面臨諸多困境。目前,微專業的標準化和質量監控尚不足夠成熟,其權威性和認可度還沒有得到廣泛認可。許多用人單位可能更傾向于將傳統學歷作為聘用標準,微專業的畢業證書在就業市場上的權重可能不如傳統學歷。盡管微專業試圖緊跟行業需求,但要想跟上快速變化的技術和市場,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且微專業往往注重特定技能的培訓,課程較為短暫和集中,在知識的體系化和內容的深入程度上具有先天的局限性,這使得學生在相關領域的學習廣度和深度上都受到制約。
微專業的發展還存在一些被異化的風險。有些高校的傳統專業在精簡瘦身之后,搖身一變就成了微專業。授課教師還是那些,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也沒有實質性的創新點,只是在課程門數和課程內容上做了精簡,授課形式從線下搬到了線上。因此,有些學者將微專業稱為“瘦身后的線上講授課”。更有甚者,有的高校和學科專業將微專業當成滿足教師完成課時任務的補充。這些異化風險必須警惕和控制。
隨著各行各業對技能要求的不斷提升,預計未來將有更多領域和行業涌現微專業。除了流行的IT和數據科學領域,很多新興行業和專業領域都可能出現微專業。部分傳統專業在升級更新的過程中,也可能會選擇“傳統專業升級更新+微專業建設”的模式。行業企業應更加深入地參與到課程設計和教學中來,以確保微專業的設計與需求緊密對接。隨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微專業教學會獲得更加豐富的技術支持。這有助于提高微專業教學效果,創造更加沉浸和互動的學習體驗。隨著微專業越來越普及化,其質量控制和認證機制也將變得更加重要,相關的質量標準也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來。
(作者系同濟大學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教育報》2024年04月17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