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建設海洋強國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我國創新海洋科技、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設海洋強國,作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凸顯了海洋在國家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也體現了我國深化對海洋資源價值的認識、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加速海洋科技與經濟融合的堅定決心。我們必須深刻理解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強國的重要論述精神,聚力培育海洋領域新質生產力,發展海洋經濟,向海圖強、逐浪前行,加快推動海洋強國建設。
深刻理解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豐富內涵。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念。這一理念為引領全球海洋治理指明了前進方向,為建設和維護美麗繁榮的海洋家園提供了中國方案。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體現了中國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的責任擔當,彰顯了促進人類與海洋和諧共生的全球共識。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是“主體—空間—時間”三個維度海洋觀的集大成,分別對應著海洋生命共同體、海洋世界共同體和海洋發展共同體三個維度的價值旨歸,強調全球海洋生態系統的整體關聯與協同共筑、150多個海洋國家(地區)之間的平等互利與合作共贏、世界海洋經濟的持續發展與福祉共享。
深刻理解海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中的戰略地位。隨著我國海洋事業的持續發展,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的地位日益凸顯。海洋經濟在成為國民經濟新增長點,以及擴大內需、破除資源瓶頸、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海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不僅體現在其豐厚的海洋資源稟賦、持續的創新帶動作用、顯著的開放示范效應、重要的區域協調意義以及核心的安全保障功能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向海經濟承載著由陸向海拓展經濟活動空間、由海返陸促進國內國外雙循環市場,實現陸海經濟一體化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方式及宏偉戰略格局。
深刻理解建設海洋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使命。建設海洋強國必須著眼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陸海協調發展。從多個方面來看,建設海洋強國對于推動國家高質量發展、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參與全球治理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建設海洋強國不僅有助于推動國內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強中國在海洋領域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還有利于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有助于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更為有利的內外部條件。
深刻理解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事業的重要論述精神,是提升海洋科技、促進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的思想基礎。當前,面對日趨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教育戰線必須牢記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深刻理解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為突圍向上貢獻教育力量。以此為指引,加速培育海洋領域新質生產力,則是加快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方法路徑。
堅持“科技興海”,聚力推動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雙一流”建設高校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層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創新資源聚集地。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的定位和布局,加強海洋領域基礎研究,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加強重大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支持開展基礎性、原創性、前瞻性海洋科技創新研發,不斷涌現最新的海洋科技領域成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勁動力源泉。要做海洋領域立體聯動的“孵化器”、成果轉化的“加速器”、兩鏈融合的“促進器”,推動涉海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大力推動海洋工程裝備、海洋能源礦產、海洋電子信息和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不斷迭代升級、攀高躍升,培育一批特色化海洋產業集群,持續壯大海洋經濟基本盤。
堅持“改革活海”,聚力全面激發高校海洋創新動力。在培育海洋領域新質生產力過程中,要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讓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流動。統籌現在與未來,既緊盯當前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堵點、難點精準發力,也瞄準前沿領域和前瞻技術發展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要發揮企業需求牽引、研發經費投入、有組織的研發管理和技術成果轉化孵化的市場主體優勢,集聚建設跨學科、跨領域的聯合研究院、研發中心,利用數字技術推動跨學科、跨領域的團隊合作,開展有組織研發,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加快形成以產品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業式創新”模式,打通創新鏈,融合產業鏈,在聯合攻關過程中協同育人。要聚焦海洋新興產業發展趨勢,持續提高高校海洋領域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加強科研與產業需求的結合,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化,解決產業鏈痛點,發揮創新資源優勢,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打通創新鏈堵點,把創新嵌入產業發展各領域全過程,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堅持“人才強海”,聚力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是加快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手段。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高校尤其是有涉海學科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必須牢記“國之大者”、勇擔使命責任,主動參與產學研深度融合,有效銜接、貫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海洋強國戰略。高校發揮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錨定最新科技創新趨勢、產業發展前沿,優化涉海學科布局,提升學科設置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度,大力培養海洋經濟領域高層次人才和實用技術人才。依托重大海洋經濟技術攻關項目、海洋科技重大平臺,吸引集聚全球海洋經濟領域高端人才,推動發展海洋新質生產力。
(作者單位系寧波大學)
《中國教育報》2024年05月06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