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是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一體兩翼”三大戰略任務之一。在具體實踐中,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存在著價值共創意愿不高、合作效能不顯、服務功能不足等問題。
價值共創意愿不高。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涉及多主體,包括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和學生等。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價值共創是各方通過直接和間接的互動與合作共同創造價值。企業和學校作為價值鏈中最重要的兩個主體,學校以育人為目的,更加體現公益性,企業以營利為目的,更加關注利潤最大化,二者對于價值創造和價值訴求的差異導致企業參與職業教育驅動力不足。因此,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如何找到利益結合點,如何協調價值創造和訴求不同的利益主體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難點。
合作效能不顯。相較于校企兩個主體,合作主體較多的跨區域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更難實現實時互動合作、及時響應,難以協同發展,易導致管理運行效能低下。同時大部分學校仍是公辦學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難以大規模推廣,不同的體制機制下主體之間存在資源供給、資源配置難題,使得資源應用效能不高。對于人才培養,仍是學校占主導地位,行業企業基本處于參與方,多元育人活力效能未得到充分激發。
服務功能不足。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具有跨地域跨組織的特點,僅依托于某一個或多個單位牽頭,難以平衡各主體之間的利益訴求。學校人才培養以三年或四年為一個周期,且具有長期穩定性,難以按照年度、季度等實時調整。而市場環境變化快,企業經營隨時依據市場而調整。因此,人才培養是保持穩定還是及時變化,是學校和企業之間的主要矛盾點,影響雙方的合作,導致共同體無法為合作單位提供全面而有力的服務。
數字化轉型為我國教育質量的提升帶來了加速度,同時為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解決現實困境提供了可行路徑。
聚焦技術賦能,構建去中心化產教融合共同體平臺。利用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特性,為共同體提供一種全新的協作模式,構建去中心化平臺。平臺中任何一個參與主體均可成為中心,確保共同體內的數據交換、資源共享和協作決策過程更加公正透明,真正實現資源共建共享,提升其價值共創意愿。通過去中心化平臺,構建扁平化的產教融合共同體組織機構,可以避免多頭領導和組織層次復雜化,并利用分布式網絡技術實現信息實時反饋與響應,有利于提升共同體運行效能。利用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對資源進行集中管理和精準分配,打破了傳統的中心化資源管理模式,可以實現平臺內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健全實體化運行,推動參與主體同向同行。建立擁有法人地位的實體化組織,強化參與主體的責任與權益,促進參與主體從產業鏈、教育鏈、創新鏈、人才鏈開展深度協作。從產業鏈端,對平臺數據進行深入挖掘與分析,精準識別出產業中需要職業教育技能人才的崗位與環節,并統計和估算人才缺口數量。從教育鏈端,通過與產業鏈的數據分析對比,密切關注職業教育技能人才急需崗位,細化專業設置,靈活調整專業布局。從創新鏈端,為解決行業產業的技術難題,協同學校、科研機構、企業及其他參與主體,以共享資源、共同研發等方式聯合攻關,以推動行業產業技術的持續創新和升級。從人才鏈端,加強與產業的聯系,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技術技能人才,為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探索長效機制建設,營造互融共生的生態環境。一是探索共同體供需對接長效機制?;诖髷祿驮朴嬎愕燃夹g,開展行業發展、人才需求、人才供需和技術供需精準分析與預測,匹配產業需求和高校供給指導相關學校開展工作,促進產教供需高效對接。二是探索共同體科研創新長效機制。組建產教人才智庫,利用產教融合平臺開展智能數據分析,識別參與主體個性化需求,并精準匹配組建跨專業跨區域科研創新團隊,協同攻克企業生產一線面臨的生產性和技術性難題,提升產教融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三是探索共同體協同育人長效機制。通過大數據平臺分析,精準對接行業企業需求,課程內容精準對接崗位任務、行業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標準,政、企、行、校協同育人,形成教育合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效率。四是探索共同體利益分配機制。利用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實現智能決策,區塊鏈自動為參與主體分配利益,減少利益糾紛,實現共同體參與主體雙向賦能,形成產教融合互融共生的良好生態。
(作者單位系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商務貿易學院。本文系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重點課題“職業教育服務現代制造業高地建設的體制機制創新研究”[XSP2023ZDI009]和湖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數字化賦能的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建設研究——以高職《電子商務基礎實踐》為例”[ZJGB2022171]的階段性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4年05月14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