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共命制全國甲卷、新課標Ⅰ卷、新課標Ⅱ卷3套高考語文試卷。
今年高考語文試題有哪些特點和亮點?反映了怎樣的命題趨勢?記者采訪了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題專家,對2024年高考語文試題進行評析。
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題專家表示,試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推進高考內容改革,鼓勵青少年立鴻鵠志,練真本事,堅定理想信念,夯實知識基礎,提高思維品質,培養科學創新精神。
堅持鑄魂育人的思想定力
梳理今年的語文試題可以發現,2024年高考語文試題發揮以文育人的學科優勢,有機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青少年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和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
全國甲卷論述類文本閱讀的材料節選自學術論文《海洋命運共同體構建與新的海洋文明》。2019年4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3道試題分別考查了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論能力,引導學生了解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價值,真切體會中國智慧和大國擔當。
“試題選取黨的創新理論及對創新理論的深入闡釋作為閱讀材料,設問符合青年學生認知特征,層層推進,在考查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指導實踐。”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題專家表示。
同時,今年試題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育人資源,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積淀的中華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在廣闊而深厚的歷史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夯實文化自信。
據命題專家介紹,今年語文的一個新特點是“以平等對話呵護青少年成長”。青少年正處于心理和人格逐漸定型的時期,擁有活力、朝氣、想象力和創造力,但閱歷不廣,心態容易波動,認識和理解世界時帶有一定的局限性。能否處理好自己和自己、自己和他人的關系,不僅關系到一時的情緒,更關系到心理健康狀態。
試題主動走近青年、傾聽青年,以“成為青年愿意講真話、交真心、訴真情的知心朋友”的誠摯態度,關注他們成長中的困惑,鼓勵他們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導他們通過坦誠交流來處理矛盾、解決問題、達成共識,樹立理性的成長觀。
激發科學探究的創新活力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發展日益深入,圍繞高素質人才和科技制高點的國際競爭空前激烈,這對青少年的科學素質提出更高要求。“2024年高考語文試題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扎實推動教育強國建設的講話精神為指導,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蘊含的科學教育資源,考查學生的探究性、創新性思維品質,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和勇于創新、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題專家說。
例如,新課標Ⅱ卷的現代文閱讀Ⅰ材料展現了中國航天人“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鼓舞年輕人在科學追夢的道路上不斷進取。
今年語文試題還著重考查思辨性和創新性的思維品質,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題專家解釋,試題針對青少年思想活躍、思維敏捷、觀念新穎、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強的特點,增強啟發性、探究性和開放性,加大對思辨能力和創新思維的考查力度,促使學生從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面提高思維品質。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引用愛因斯坦的話來說明發現真正問題的重要性:“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新課標Ⅰ卷寫作試題據此設題。
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題專家介紹,今年試題的一大特點是閱讀材料體現出跨學科的綜合性,意在引導基礎教學進一步打破學科壁壘,注重各類基礎知識的融會貫通,培育學生跨學科的意識和視野。
“另一特點是試題答案體現出多角度的開放性。多道試題給出了多種答題的可能,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表達自己的真實見解,將學習重心放在提高思維的嚴密性和表達的準確性上,而非對答題套路的機械記憶。”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題專家說。
他舉例,新課標Ⅰ卷第9題要求學生分析作者是否做到了文中所說“不愿在回憶往事時為放牛‘賦予意義’”,新課標Ⅰ卷第22題要求學生分析“恢復疲勞”的說法是否符合邏輯。參考答案都給出了兩種不同的觀點,并特別說明,學生還可以有其他觀點,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得分。
這兩個特點既是對往年命題思路的延續和發展,也是未來高考語文的發展趨勢之一。
增強語文學科的實踐動力
語文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課程。高考語文考查學生在真實的學習生活情境中把握語言文字特點、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注重落實課程標準、銜接國家統編教材,引導一線教學注重語言實踐活動,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使用好國家統編教材。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得以實現的基礎。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題專家說:“對這一學科素養,高考語文全國卷試題中歷來非常重視。高考試卷語言文字運用板塊的試題設計注重情境和應用,語言文字運用的考查也滲透于閱讀試題之中。”
其中,全國甲卷第21題設置了一個生活中常見的“患者—醫生”的交際情境,考查特定語境下識別和提取必要信息并根據需求和對象進行表達交流的能力。該專家介紹,本題的答案是開放的,但要求學生作答時注意自述者的身份、交流的對象、交流的目的等。
今年高考語文的一大特點是繼續強化教考銜接。“不僅在考查內容層面與課程標準、統編教材緊密銜接,更在能力、素養層面深度契合,引導高中一線提高課堂質量,減少機械刷題,注重夯實學生知識基礎,提高學生能力素養。”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題專家說。
例如,新課標Ⅰ卷現代文閱讀Ⅰ材料一摘自毛澤東同志的《論持久戰》。中學語文教材中收錄了多篇毛澤東同志的文章,如《紀念白求恩》《反對黨八股》《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等。試題呼應教材,也很好地落實了課程標準“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中的相關要求。
在總結2024年高考語文試題時,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題專家說:“今年題目緊緊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目標,面對加強基礎教育和拔尖創新人才選拔的新形勢新任務,優選考核內容,優化呈現情境,以新氣象、新作為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大膽探索創新,勇于擔當重任,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留下青春無悔的奮斗足跡。”
《中國教育報》2024年06月08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