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這為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明確目標。近年來,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美育為載體,積極探索區域視域下由均衡邁向優質的道路,藝術教育結出累累碩果。
打造特色藝術教育課程
藝術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美育的關鍵陣地。讓每名學生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藝術教育,不僅可以讓學生陶冶情操、豐富想象力、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也是衡量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重要抓手。
自2002年被確定為四川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區域試點縣后,翠屏區持續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十年行動計劃”和“特色學校建設十年行動計劃”,確保藝術課程在開齊開足的基礎上不斷改革優化,藝術教育提質增效。
特色,不是“一枝獨秀”而是“百花齊放”,各校因校制宜地開展最適合本校學生的課程。翠屏區鼓勵一批學校創建為特色學校,以校園文化為主線,傳承傳統文化,移植本土文化,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從資源選擇中亮特色,從辦學實踐中鑄特色,從開發潛能中煉特色。全區中小學均積極挖掘“鄉土藝術教育項目”,研發各類社團活動,“一校一品”藝術教育工作坊涌現,逐漸成為特色學校建設的重要支撐。在此基礎上,翠屏區打造特色學校集群,形成區域教育特色,推動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如各校成立了形式多樣的舞蹈社團、小器樂社團、朗誦社團……此外還有結合宜賓地方文化組建的川劇變臉社團、川劇打擊樂社團、金錢板社團等。
2011年,翠屏區進一步突出藝術教育特色,制定了“121體藝教育促進行動實施方案”,旨在讓義務教育階段每名學生至少掌握2項體育鍛煉技能和培養1項藝術特長。其中,“融合型”“參與型”藝術教育大力推進,將藝術教育貫穿于校園文化建設、課程建設、教育管理各方面。同時,在城鄉學校都建立了校園少年宮和“四點鐘學校”,整體推進區域藝術教育優質發展。
2015年,翠屏區被確定為“全國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實驗區”。為完善以學校、學生、教師、社會為主體的多維藝術教育評價體系,全區在督導評價中提高了藝術教育占比,每年舉辦特色學校建設成果展示考評,每兩年舉辦一次優質藝術課程展評。
城鄉攜手發展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承載著社會對優質均衡教育的追求。加大資源統籌力度,是讓藝術教育更加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一步。
2018年,在省級重點課題“區域學校藝術教育均衡發展的機制研究”推動下,翠屏區初步形成以保障機制、推進機制、評價機制為引擎的區域藝術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系列推進機制。
翠屏區積極構建學校發展共同體,將城市優質的藝術教育品牌點對點輸送到鄉村,同步提升城鄉學校藝術教育質量。積極構建城鄉學校捆綁聯動發展機制,每所城市學校對應聯系1到2所農村學校;組建片區研修聯組,形成若干個藝術教育片區,以省、市級藝術特色學校為龍頭,以鄉鎮(街道)中心校為中心,實施藝術教師“聯片走教”。充分發揮學區制下領航學校的示范引領作用,全面帶動本學區內學生藝術素養優質發展。如第四學區的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中心小學校以龍文化為載體,成立了扎龍社、畫龍社、舞龍社、寫龍社等龍文化社團,全校1700余名師生個個上陣、人人參與,在教育部舉辦的全國農村藝術教育實驗縣中西部地區現場會中大放異彩,學生的藝術素養得到展現,更帶動學區內其他學校美育工作的開展。第五學區的領航學校宜賓市中山街小學的小酒窩合唱團、第一學區的人民路小學的管樂團是四川省優秀學生社團,在他們的領航下,學區內其他學校音樂美術社團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隨著教育數字化的發展,翠屏區大力實施“互聯網+美育”計劃,以網絡直播課的形式為農村學生輸送優質藝術課程,“云課堂”跨時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有效連接區內城鄉近萬名師生云端學習,還同步輻射到甘肅、河北、江西等10余個省份近百所鄉村學校,學生常態化參與,深受好評。同時,全區向社會開放展出16個工作坊的成果,將美育傳遞到社區、播撒向社會。
優質美育之花綻放在校園內外
藝術教育的目標是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浸潤心靈、陶冶情操。豐富的高質量的藝術活動,是藝術教育的主要載體。
翠屏區以學生的興趣和內在需求為基礎,組建學?!八囆g實踐工作坊”,逐步推進一校一坊、一坊一品。各校將地方文化與卵石畫、面塑、版畫等藝術形式相結合,并開設特色藝術課程,每一名學生都在藝術工作坊中成為美育的實踐者,學生創意思維得到開發。全區學校組建藝體社團500余個,實現了必修課程選修化、選修課程校本化、社團活動生活化。同時,建立“滾動入坊”展評機制,每年舉辦中小學生藝術展評活動,推廣建設成果。
藝術教育的影響從校內延伸向校外,打造區域內濃厚的美育氛圍。翠屏區整合校內外資源,探索構建教育與宣傳、文化等部門及文藝團體的長效合作機制,加強美育社會資源供給,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為學校美育服務。翠屏區還積極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非遺項目進校園等活動,聘用符合條件的社會文化團體專業人士、民間藝人擔任學校兼職藝術教師。城區學校普遍利用家長資源,開設書畫、剪紙、插花等家長義工課程,豐富了藝術課程,增強了學校、家庭、社會聯動開展藝術教育的合力。
翠屏區積極探索美育由均衡向優質發展的路徑,豐富了轄區內青少年學生的生活,陶冶了學生的情操,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曾廷輝單位系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教師培訓與教育研究中心,趙錦系菲律賓西利曼大學教育學博士)
《中國教育報》2024年07月10日第7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