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關注:“雙高計劃”五年間·湖北篇
在國家“雙高計劃”的宏偉藍圖下,武漢職業技術學院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服務行業企業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深耕人才培養、技術服務、技能培訓三大主戰場,為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貢獻力量。
學校聚焦“武漢·中國光谷”產業發展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創新“群園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升級“機—電—芯”復合型人才培養,每年為行業產業培養近6000名畢業生,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在96%以上,約60%留漢就業創業。京東方公司3000名員工中,有150名來自武職,華中數控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大部分都是武職畢業生。僅2020年至2021年的一年時間里,學校就與中國信科集團、華工激光等多家企業建設7個實訓基地,培養了近4000名技術技能型人才。
服務武漢新城打造“兩高地、兩中心、一樣板”建設,學校聯合政、校、行、企多方牽頭組建武鄂黃黃(武漢市、鄂州市、黃石市、黃岡市)職教聯盟,牽頭組建湖北省集成電路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全國信創辦公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借助共同體力量,學校完成800余項技術服務項目,促成128項專利轉讓,實施750余項橫向技術服務項目,累計創造經濟效益逾3.4億元。學校電信學院石建華教授協助武漢喬鑫機電、武漢錦和機電等公司解決生產設備自動化改造、電子產品研發等問題,總計完成橫向課題20多項,合同金額達700多萬元。
學校建強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國家級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新時代職業學校名師(名匠)名校長培育計劃培養基地、武漢市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基地等20余個培養基地,面向全社會提供多樣化、高質量的技能培訓,惠及職業院校師生、企業員工、退役軍人、農村勞動力等群體,年培訓規模突破5萬人次,年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近3000人次。
學校積極服務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發展,建成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麻城培訓學院,為麻城開展各類社會培訓。利用生物技術、藝術、旅游等專業資源,服務10余個縣市,完成鄉村景觀環境改造、旅游景點打造等項目80余項,實現產值提升近3億元。生物學院沈萍教授服務湖北神丹皮蛋的制備技術研究,助力企業經濟效益增值1456萬元,被安陸市人民政府授予市農業科技獎勵突出貢獻獎。堅持職教援疆15年,助力博州中職升格為博州職業技術學院,多名干部教師獲評援疆先進個人。
學校將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以卓越的教育質量、強勁的科研創新能力及廣泛的社會服務影響,為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作者系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4年07月23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