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服務工作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影響學生發展質量的重要因素。隨著職業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凸顯,社會各界對高職院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學生管理服務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為此,高職院校要轉換工作思路,加強主動探索,創新工作方式,豐富工作內容,進一步完善學生管理服務機制,提升學生體驗感,增強學生歸屬感,提高學生價值感,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安慶職業技術學院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關注學生需求、深入學生實際、促進學生發展,從入學到畢業、從學習到生活、從校園到職場,構建了全過程立體化的學生管理服務工作體系,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全面支撐和保障。
圍繞角色轉換,從認知中改變
社會心理學指出,個體在社會化的過程中要不斷轉換各種角色,即從一種舊的行為模式轉換到一種新的行為模式。角色轉換中個體要不斷調整狀態,才能更好地演繹角色,實現社會對角色的期待。對于高職新生而言,他們的社會角色正在經歷從未成年人到成年人、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轉換,首先要做的調整是要更加了解新角色、充分認同新角色。
學校踐行以課程促轉換、以聯系促轉換、以實踐促轉換,始終把角色轉換作為新生管理服務工作的重要一環。以課程促轉換,每年開足開齊新生入學教育、專業認知教育、反詐教育等課程,由校領導、專業課骨干教師、輔導員等共同為學生授課,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讓學生了解大學生活帶來的角色改變。以聯系促轉換,建立黨員聯系宿舍制度,成立黨員服務小分隊,重點圍繞學習方式變化、職業生涯規劃等不同層面,在宿舍、教室、辦公室、一站式學生社區常態化開展一對一、一對多等形式的咨詢和指導,讓學生們快速適應角色轉換帶來的變化。以實踐促轉換,利用學校社團、競賽、“三下鄉”活動等載體的平臺作用,鼓勵學生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和特長選擇加入不同組織群體,在生動實踐中感受新角色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激發更大的角色認同。
圍繞習慣養成,從文化中影響
校園文化包括學校的環境、制度、課程等物質基礎,還包括學校的辦學理念、人文特色、校園風氣等精神體系,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成長發展。針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要注重發揮校園文化的引導作用。因此,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積極培育優良校園文化,大力營造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圍。
近年來,學校深入開展“寢室夜話”“餐廳夜話”“圖書館夜話”“運動場夜話”等系列活動,校領導與學生們暢談規律作息、健康飲食、熱愛讀書、體育運動等習慣的意義和價值,樹立積極向上的文化理念,幫助更多學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校領導身體力行,定期深度參與各類運動項目,與學生一起在綠茵場上穿梭奔跑,在全校掀起熱愛運動的文化潮流。朋輩群體積極引導,同學之間互相影響帶動,學風文化氛圍不斷向好。從運動場上永不言棄的“前滾翻”女孩,到深夜沖入火場勇救老人小孩的實習學生,從堅持不懈斬獲技能大賽國賽一等獎的競賽選手,到湖邊智救落水青年的大一新生,一批優秀學子的一言一行都在不斷鼓舞著更多學生積極向上、踔厲奮發。
圍繞解憂紓困,從日常中幫助
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的需求越來越多元,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樣。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管理服務的滿意度,為學生提供更加針對性、個性化的幫助,高職院校要堅持做在經常、抓在日常,對學生急切關心的問題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開展調研,并在最大程度上、最短時間內進行整改反饋。
學校建立了深入調查機制。根據分管和分工情況,每一名黨委班子成員擔任一棟學生宿舍樓的大樓長;黨委書記、校長擔任流動大樓長。樓長每月進學生宿舍走訪不少于1次,了解不同學生的生活狀態和學習情況,尤其重點關注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和難題。深入開展“領導與你面對面”活動,校領導每周三下午分批與學生開展面對面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生活訴求、發展需求,第一時間幫助解決,以實際行動教育人、感染人、激勵人。自2023年以來,“領導與你面對面”活動共收集問題302項,現場解決訴求261項。學校還建立了學生成長檔案,全面掌握學生的家庭背景和學習生活現狀,并根據學生的發展實際開展分析評價。學生的成長檔案由班級輔導員和學生共同完善,并由學生處統一管理。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學校能夠第一時間根據成長檔案的信息提供及時幫助。
圍繞技能成才,從教學中發力
職業教育以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為主要目標,而高職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著力點在教學。隨著社會轉型發展不斷加快,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要求不斷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工作也要不斷更新和完善,使人才培養更加契合社會發展需求,從而夯實職業教育的類型定位。
學校著力推進產教融合,踐行“招生招工一體化、實習就業一體化、師傅老師一體化、員工學生一體化、學校車間一體化”的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校企共訂招生方案、共商人才培養方案、共組教學團隊、共建教學資源、共施學業考核評價。積極融入新標準、新要求,更新課程內容,校企共同開發了61門課程、16本教材。學校深入落實育訓并舉,根據職業證書和專業教學標準要求,將“1+X”證書制度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等緊密結合,共有28個“1+X”證書的職業技能等級考試培訓內容融入36個專業、260門課程。高度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達71.5%。在全市企事業單位遴選高技能人才,建成近300人的“雙師型”兼職教師庫。
圍繞高質量就業,從創新中服務
就業工作是高職院校的重點工作,沒有高質量的就業,就沒有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同感;沒有社會認同感,就會影響高職院校的高質量發展。高職院校要與行業企業保持密切聯系,充分挖掘區域行業企業在人才吸納上的潛力;要不斷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需求之間的吻合度,提升人才供給的匹配度。
學校堅持合力推動,探索人力資源區域協作新模式,通過與周邊縣區人社部門簽訂合作協議,構建市縣一體推進的工作框架,促進畢業生順利就業。多次舉辦“市委書記進高校”“區長接你來上崗”等活動,同時分縣區舉辦專場招聘會,吸引畢業生本地就業創業,連續兩年畢業生安慶本地就業率達40%以上。著力推動政校企三方聯動,暢通就業合作渠道,常態化開展訪企拓崗,與更多優質企業深度合作;二級學院定期走訪用人單位,在供需對接上保持實時聯動,確保人才培養精準對接。堅持大師引領,以學校的省級職業指導大師工作室和市級創業指導大師工作室項目為抓手,在政策咨詢、求職介紹、技能培訓、素質測評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全方位服務。線上線下開展職業規劃、就業創業講座以及咨詢輔導,創新開展產業鏈人才訓練營,助力學生更好啟航職業人生。
(作者系安慶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4年08月27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